在数字校园阶段,高校信息化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着眼于业务系统的建立、流程的完善和数据的积累。目前,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业务管理与信息查询,高校信息化面临业务融合的现实挑战。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转型...

  在数字校园阶段,高校信息化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着眼于业务系统的建立、流程的完善和数据的积累。目前,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业务管理与信息查询,高校信息化面临业务融合的现实挑战。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转型为 ”理念构建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不仅有利于深化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及应用水平,同时也对其他高校起到一定借鉴推广价值。

  1.提升管理效率,拓展教职工服务

  基于智慧校园的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人事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业务流程,提升管理运行效率;拓展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多环节的高频服务,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数据统计和分析,辅助决策支持

  为人事部门提供自定义的查询及展示服务,建设教职工的主体数据展示系统,通过纵向对比(与本校历年来的数据相比较)和横向对比(与其它同类院校的数据相比),积累高质量的业务数据,并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新兴技术落地,促进创新研究

  智慧校园建设广泛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大数据、虚拟化等技术,把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和“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思路结合起来,更好得促进科研和学术创新。

可行性

  南京理工大学于2010年启动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完成了信息标准规范及配套可视化管理工具的初步建设;完成了三大平台建设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身份管理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开发了切实为广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服务的应用平台,包括迎新、离校、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功能模块,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参照之前各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有效集成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各类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和各环节的覆盖,做到有数据在先,用数据去保障应用,用应用去提升数据质量。

理论假设

  本课题拟采用服务生态体系理论来解决此类问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高校通过外包开发方式构建人事管理系统,需要将源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开发商,不但带来数据安全、开发效率低下、版本迭代慢等问题;同时,这种数据与应用紧耦合的开发模式,会导致被第三方“绑架”的问题。服务生态体系是应用持续自生长模式,即以开发者模式为核心,配合高校相关规定,能够使得更多对人事管理、服务感兴趣的师生或外部开发团队,无需了解底层数据存储和数据来源,即可快速开发高校人事管理的相关应用。

研究目标

  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生态体系,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来讲,即以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一个基于智慧校园的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强调以人为本、信息交互和碎片化应用,将人与人的交互、人与组织的交互、人与系统的交互进行有机地的融合,以师生为中心,提供Anytime、Anywhere、Anyway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与应用,实现校内资源公开化、业务功能多元化、服务对象扩大化、服务需求个性化。

建设模式

  学习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分析国内外创新模式及其效果,提出适合我校现状的创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思路,并研究其建设与发展模式。采用理论结合实例的研究方法,分析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各部门的人事管理效率,优化现有人事管理及服务流程,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促进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

  1.覆盖全校各类人群

  从学校信息化全局的角度出发,打破部门界限,建立一个跨部门、重服务、一站式人事管理服务平台,把在职教职工、组织干部、离退休教职工、临时聘用人员、返聘人员、兼职人员等各类人群全部囊括,分部门授权管理,做到覆盖全校各类人群。

  2.多维度反映“人”的全面信息

  除基本人事信息外,建立科研、教学、资产、财务等各类信息源头,并与人事信息挂钩,实现信息源头独立维护、实时同步,同步建立个人、二级单位、校级三个渠道的维护体系,分级授权审批,实现核心数据可追溯,多维度反映“人”的全面信息外也保障了信息的准确与安全。

  3.覆盖人员的全生命周期

  以帮助教职工个人完成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服务获取为目的,以业务场景为边界建立独立、松耦合的小服务,打破部门边界,从入校前、入校时、在校到离校、退休甚至去世,遵循同一套权限体系、数据标准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

  4.全面实现流程再造

  理清业务逻辑,特别是需要交叉审核的任务或子过程的关系,越细越好,反问审核(签字点)的需求和必要性(依据),尽量网上电子签名,尽可能优化并简化流程。充分利用部门数据共享,减少用户填报的数据量,站在被服务者(领导、师生)的角度设计和优化流程。

  5.面向用户提供碎片化服务

  碎片化服务是信息化服务的最小服务单元,不追求功能的大而全,而是结合实际使用场景,选择一个个碎片化的小服务,并根据需要选择上线。在某个服务的使用场景发生变化时,可以单独进行二次开发,不影响其他服务使用,不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运维模式

  基于对未来智慧校园的前景展望,为高校用户提供菜单式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探索深层次增值服务方式,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完善信息化组织与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提高新型人事管理服务平台的管理与运营水平。

  (作者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