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推动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近年来,滁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基础,优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技能和人才支撑。

一是强基础,学校建在园区内。全市13职业院校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11全部建在产业园区内根据县域产业特点,一县做强一校,一校突出一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3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用于改善中职办学条件;职业院校获批专项债项目11个,实现公办职业院校全覆盖,总资金近30亿元。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依托园区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于一体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体内15所学校和133家企业紧密合作,每年输送人才超过1万人培训超过7人次帮助企业技术改造56实现成果转化34项,真正实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企所共赢。全市2所高职院校全部获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1中职学校全部达到国家办学标准1所学校成功创建安徽省A类中职学校并被认定为省级优秀学校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全部达到安徽省B类及以上学校办学标准

二是优机制,专业设在产业上。建立健全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作机制,全市职业院校新设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与滁州八大产业链紧密对接的新专业25个,培养技能型人才2万余人目前,高职院校开设专业60个、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点55个,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滁州地方主导及特色产业吻合度达95%以上同时,面向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新三样产业设置对应专业点,开设5个专业大类共36个专业点,年均可输送毕业生1.2万人。开设光伏班”“苏滁班冠名班”“定制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德资博西华家电公司合作引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8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专业,建成1个省级和1个市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6000人次。建设校企共建共享的涉农实习实训基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致富带头人,每年培训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2.4万人。

三是促改革,课堂搬到车间里。把课堂搬进车间、车间引进学校,主动吸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真刀实枪有效解决教学与生产脱节问题。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13职业院校与全市322家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公共实训基地192提供专业对口实训岗位2700余个,建成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2推进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2中职学校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8286人,占比84.37%与博西华家电、惠科光电、江淮汽车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学生达6400余名。出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来滁就业创业六免六补六优化政策》,促进职业院校、高校毕业生才聚皖东 乐业滁州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其中90%以上在安徽当地就业,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坚持三个聚焦

做强职业培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安徽材料工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将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育训并举,采取普惠化推进、专职化运行、多元化发展、制度化管理、市场化订制、订单化培养六化工作举措大力发展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着力培育农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贡献职教力量

一是聚焦拓展培训空间,在扩大容量上谋实招通过政校、校校合作,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开设基层管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养,切实保障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特种作业(设备)培训资质,结合国家的就业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劳动或城镇失业人员开展电工、焊工、高处作业、叉车司机等工种的就业技能培训,并要求培训人员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实现证上岗。紧紧围绕《宁国市全面推进三地一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等规定,面向企业组织新录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确保培训合作企业招工一体化推进。目前,学校具备安徽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工种39个,基本覆盖宣城市行业企业技能等级认定需求。

二是聚焦优化培训项目,在做总量上突破。依据宁国市《关于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零距离工作方案》等,大力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加快乡村产业术工人队伍培养,促进新时代农村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开设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培训,每年培训1100。连续多年承接宁国市高素质农民培项目,先后开设茶叶种植、山核桃种植、益农信息化、人居环境农村干部、农村村级财务三资管理、粮油种植农机手等培训班,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人才支撑针对青龙乡水库移民开展针对性失地移民技能培训,提升民生产发展技能。组织开展建筑工匠培训,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村建筑人。围绕宁国市年度新徽菜名徽厨培训项目,着力打造皖美好味道宁国招牌菜,发初级面点师145名,培养宁国粑粑技术能手360名。近年来,学校实现年培训总量超万人次锻造了一批具有一定专长土专家、乡创客、手工艺人

三是聚焦提升服务能力,在提高质量上求创新。学校牵头联系农业、林业、科技等技术专家,紧密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政府、村委会、农业合作社,聚焦一村一品工程,实行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一体化推进集智力打造涉农培训专项课程,形成了山核桃病虫害防治、竹笋栽培、茶叶栽培、无公害蔬菜、农家乐培训、休闲农业等10余门精品课程。安排专业队伍积极组织协调,通过利用农闲集中授课农忙选派技术骨干现场指导优秀学员示范带动和线上线咨询等形式,多渠道开展送教下乡服务。培训足迹遍布全市19个乡镇,年举办专题培训数百场,为农业科技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产业技术人才,帮助山核桃、茶叶、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质量齐升。学校连续3年被安徽理工大学评为优秀函授站,连续5年超额优质完成退役军人职业培训任务并获安徽省退役军人培训及创业教育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