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提升20%以上!AI+遥感“观察”更仔细
随着我国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基础模型已成为遥感智能解译领域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遥感单幅影像幅宽大、基础模型参数规模大,导致推理速度与应用场景较为受限。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科研团队基于自主研制的遥感智能解译基础模型,联合国内相关研发机构,共同研发出“空天·灵犀”遥感智能训推一体机。该机型突破了基础模型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实现遥感基础模型的高时效灵活部署,可以 ...
碳纤维用“新”托举未来 我国新材料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一批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在成长为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其中,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底盘技术”,新材料是支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据测算,今年1—9月,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加速爆发的新材料究竟“新”在何处?和传统材料相比,又有怎样的过人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新材料之王”——碳纤维。赛场上,它助力运动员刷新纪录;生活中,它 ...
第五届科普研学大会在芜湖举办
近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芜湖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承办的第五届科普研学大会在安徽芜湖市开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周建强主持开幕式。作为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的重点活动之一,本届科普研学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普研学”,着力探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应用,探索科学教育中的研学资源开发,为科普 ...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
中国青年报北京10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王豪)中国人的太空之家迎来新的入驻者——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北京时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当天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国际大奖花落中国的背后:薛其坤的科学探索路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魏梦佳)25日下午,清华大学物理系三楼楼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的到来。刚刚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的薛其坤,热情地跟师生们握手、打招呼。在此举行的一场媒体见面会上,他向大家分享科学探索之旅中的奋斗与执着。“做科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 ...
30战30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续写新辉煌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我国量子密话用户突破100万
中国青年报合肥10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王海涵)记者从中电信量子集团了解到,量子通信安全产品——天翼量子密话目前全国用户规模突破100万。以中电信量子为代表的量子企业,正参与并见证着量子科技的种子在科学技术研究、企业孵化成长、产业链条形成等方面开花结果。2021年3月,首款量子安全通话产品——天翼量子密话1 0诞生;2022年6月,量子密话用户超过30万;2023年10月,量 ...
“机器换人”:让员工从“台前”转“幕后”
原标题:“机器换人”:让员工从“台前”转“幕后”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谭顺兰 徐丽君“自从自动化改造后,DCS系统可以随时监控液位、远程启停操作,再也不用每小时去现场巡检了,我们省时又省力。”在中国兵器北化集团甘肃银光聚银公司,随着聚银公司“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任务的推进,10余名员工从“台前”转到“幕后”。聚银公司针对员工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程度高的区 ...
70年来首次,巴克利奖花落中国——薛其坤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思南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本年度的巴克利奖。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薛其坤成为巴克利奖设立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获奖者。攀更高峰, ...
“太空出差”半年 神十七乘组将创下多个“首次”
央视网消息: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汤洪波 唐胜杰 江新林组成神舟十七号飞 ...
登月航天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目前,神舟十七号船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本月底择机发射。与神舟十六号乘组会师,在轨进行交接班后,神舟十七号乘组将继续在“天宫”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航天技术试验。中国太空第一人、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杨利伟日前透露,目前我国航天员正在为登月任务做准备,登月航天员将从前期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中选拔。那么,这些年我国航天员的选拔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和变化?登月航天员与以往相 ...
科幻照进现实!我国计划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孕育着无数生命。然而,在这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也时刻面临着来自太空的小行星撞击的威胁。科幻即将照进现实。与《三体》小说中描绘的场景不同,“行星防御”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指向。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中国科协年会上透露,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那么,什么是小行星?它对地球的威胁有多少?人们又能做些什么来预防碰撞的发生?来自小行星的潜在 ...
中科院为建筑领域减排提供新思路 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问世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于忠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物质》杂志上。发展新型低碳建筑材料,尤其是基于天然原料的低碳建筑材料,对于在建筑 ...
第二届数贸会将于11月在杭州举办
原标题:推动数字贸易发展,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引题)第二届数贸会将于11月在杭州举办(主题)中工网北京10月24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北梦原)记者从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将于11月23日至27日在中国杭州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发布会上表示,数贸会是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国 ...
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
10月23日,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会上,为获得中国科协“2023-2025年创新驱动示范市”称号的芜湖市、铜陵市进行授牌。为展现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阶段性成果,论坛举行了产学融合成果推介及项目签约仪式。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安徽省科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承办,中国机 ...
走向“高大上”!地层深处,机器“自主”采煤
【在“黑灯工厂”探寻“智造”之光】原标题:智能化正在改变传统煤炭产业生产方式(引题)地层深处,机器“自主”采煤(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张辉 李俊芳开栏的话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黑灯工厂”正加速落地,这也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智能制造技术高度集 ...
中国气象局推进风云三号G星在轨测试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气象局公众号消息,10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风云三号G星(以下简称“G星”)在轨测试(第一阶段)总结评审会,总结评议G星第一阶段在轨测试成效,推动G星业务运行。会议评审认为,G星已完成卫星数传信道、姿态轨道控制等7个分系统的212项测试内容,4台业务载荷和2台遥感仪器的107项测试内容,测试数据完整,各分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指标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具备在轨交付和投入业务运 ...
中国科协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受到关注。前沿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低能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飞行器在上层大气层机动飞行?利用新型符合测量方式能否搜寻磁单极子和轴子暗物质的存在?非线性效应会随尺度变化吗?影响高性能纤维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是什么? ...
2023智能视听大会在青岛举行
10月21日,以“AI开启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GIAC)智能视听大会在青岛高新区举办。本届大会围绕“数智化、产业化、国际化、场景化”,聚力打造正能量视听众创平台、搭建行业沟通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与会嘉宾聚焦智能“大视听”最新热点、最热落地项目、最前沿技术进展,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与新趋势、正能量传播、媒体融合、AI赋能新产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主论坛现场启动阳光拍 ...
中国科协发布29个重大问题难题
北京晚报讯(记者刘苏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如何适应土壤环境?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储能方式是什么?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共计29个,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受到关注。本次发布的重大问题难题,共包括10个前沿科学问题、9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今年,中国科协共 ...
-

胡锡进:不管跟毕业有没有关系,大学生还是应该把英语学好
英语还是要学好的,这是老胡对广大高校学子们的诚挚建议。英语在一些学校占的学时过多,考试的权重也过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将......
-

清华教授王文湛: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
近日,清华教授王文湛在一次讲座中发表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他认为,中国大学已经成了外国学生的天......
-

丁奎岭: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
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以......
-

张平文:一流高校的第一使命,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
7月30-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