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教育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列表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案例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雷嘉)昨天,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本市首批10个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聚焦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在帮助行业用户“降本提质增效”的同时,开发新功能、形成新产品、拓展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更加深度融合。过去半年,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引领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热潮。国内外大模型科研高速迭代,大 ...

2023年06月28日

蓝牙设备消费市场规模扩大

国际商报记者 顾鸿儒近日,蓝牙技术联盟发布报告,2027年蓝牙设备出货量将达76亿台。此外,受外围设备持续强劲增长的推动,2023年单模式低功耗蓝牙设备出货量将达15亿台,同时2027年蓝牙外围设备出货量预计增长至56亿台。小小的蓝牙设备,或在电子消费市场中撬动小高峰。在各类电子设备中,蓝牙设备和功能已然司空见惯。在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手表、健康追踪器等穿戴式设备上,无处不在的蓝牙连 ...

2023年06月28日

5G移动电话用户达6.51亿户

国际商报记者 顾鸿儒日前,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1—5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5G移动电话用户达6 51亿户,比去年年末净增9073万户;5G基站总数达284 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5 3%。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幅。1—5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125亿元,同比增长6 8%,按照去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 ...

2023年06月28日

“中国智造”出口之路更宽广 为企业加速技术创新提供动力

国际商报记者 刘叶琳在各大国际展会上,中国生产的智能化产品备受瞩目。前不久,在2023浙江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上,工业机器人、数字印刷机、无人机、口内3D扫描仪 这些“中国智造”产品又收获了大量商机。中国制造正向着“智”能化大步迈进,智能产品拓宽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之路。智能制造为企业加速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拥有创新的技术是企业生产智能产品的关键,为此,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 ...

2023年06月28日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打开就业新空间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打开就业新空间

央视网消息:在此次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大会上,与会专家也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就业空间展开了研讨,专家表示,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日益壮大,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新的职业需求,为更多年轻人打开了就业新空间。AI捏脸算法工程师吴佳阳:这个就是我们智能捏脸的界面,我们能支持通过图片输入的形式和文字输入的形式来进行捏脸。他叫吴佳阳,他所从事的职业是AI捏脸算法工程 ...

2023年06月27日
卫星当教具,导师在太空修订论文!太酷啦!

卫星当教具,导师在太空修订论文!太酷啦!

什么?导师去太空了还要看论文?!没错,他就是“神十六”航天员朱杨柱↓▲图源:央视军事 视频截图太敬业!导师在太空还要改论文朱杨柱是我国第一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他曾是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员,虽然已到太空“出差”,但他不忘学校里的学生。▲图源:央视军事 视频截图朱杨柱的师兄航天工程大学教员林伟说:“朱老师在学校还有一个学生,现在正在紧 ...

2023年06月27日

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

6月26日至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在甘肃省张掖市联合组织召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初步实现由分散、粗放、相对独立发展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成效显著。据悉,“十三五” ...

2023年06月27日
中国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为世界释放更多“智能红利”

中国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为世界释放更多“智能红利”

央视网消息:作为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配套活动之一,25日—27日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重点就“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总台记者对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沈健进行了专访。沈健表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这是中国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方向。作为人 ...

2023年06月27日
在轨近一个月 神十六乘组工作有序展开

在轨近一个月 神十六乘组工作有序展开

央视网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5月30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共同协作,高频次、高效率地进行了大量工作。近日,三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开展了细胞学研究样本回收工作,包括回收取样液袋、细胞培养板回收、样本转移等步骤。此外,航天员还进行了应急呼吸装置在轨测试。该装置是专为航天员设计,以应对压力应急条件下的特殊情况。进驻空间站以 ...

2023年06月27日
在轨近一个月 神十六乘组工作有序展开

在轨近一个月 神十六乘组工作有序展开

央视网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5月30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共同协作,高频次、高效率地进行了大量工作。近日,三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开展了细胞学研究样本回收工作,包括回收取样液袋、细胞培养板回收、样本转移等步骤。此外,航天员还进行了应急呼吸装置在轨测试。该装置是专为航天员设计,以应对压力应急条件下的特殊情况。进驻空间站以 ...

2023年06月27日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显著提升

国际商报讯 记者孟妮报道 日前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3 Nature Index AnnualTables)显示,在对高质量的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最大的机构和国家中,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已超越美国,位居榜首。以贡献份额(Share)来衡量,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覆盖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的总体研究贡献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与2021年相比,中国调整后 ...

2023年06月27日

解码中国基因研究从跟跑到领跑

20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完成图。中国作为唯一参与的发展中国家,承担了约1%区域的测序任务,这部分也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如今,这1%的助推力日益凸显。6月26日,“中国卷”绘制完成20年后,当年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华大集团在深圳建起集纳多学科人才的“华大时空中心”,并通过10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生物经济时代核心工具——临床级高通量测序仪的国家,支持国内 ...

2023年06月27日
【科学强国·每日科技】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

【科学强国·每日科技】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

2023 6 26高温将再现,京津冀为何这么热?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有所减弱,中央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降至黄色预警。但6月27日开始,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较为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全球变暖背景下, ...

2023年06月26日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今日在山东曲阜召开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今天(26日)在山东济宁曲阜召开,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首次举办的专题性活动。尼山对话活动包括开幕式、主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爱(AI)公益行动计划启动及发布仪式以及会员代表座谈会。主论坛重点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展开讨论,旨在 ...

2023年06月26日

掌控无人机逐梦田间地头 科技赋能”新农人”

央视网消息:我们来认识一位无人机飞手,44岁的李玉环。她来自新疆石河子市,是当地第一个持有农用植保无人机操作证的女飞手。她不仅自己飞,还带出了一帮徒弟。现在,每10个植保无人机飞手里面,就有8个是她的学生。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她是怎么在农田里开飞机的。植保无人机飞手 李玉环:好,走,往前走,往前推,注意飞机别碰到一块了,看着点。眼下,正值新疆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李玉环奔波在大大小小的 ...

2023年06月26日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6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据了解,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 ...

2023年06月25日

黑土地上绽放科技兴农之花

东北农业大学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黑土地上绽放科技兴农之花本报记者 曹曦■乡村振兴的教育力量一场雨过后,田里的农作物又增添了新绿,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上行走,一幅喜悦的图景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织着。“雨水多时,需要在排水沟中种植根系较深、耐涝的草,以减缓水土流失……”6月1日,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学校相关农业专家,来到鸡西市梨树区梨树镇实 ...

2023年06月25日

加强高水平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1958年,我国空间科学创始人赵九章先生率中国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学习。在70多天的行程中,居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卫星的核心内容。一天,代表团受邀参观一辆被布遮盖的卡车,上面装载的正是卫星,但却不能进一步打开看……回国后,赵九章先生下定决心: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足以令人自豪的是,中国航天立足自己的力量,牢牢抓住 ...

2023年06月23日
超4万家科技类社会组织成为建设科技强国重要社会力量

超4万家科技类社会组织成为建设科技强国重要社会力量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超过4万家,科技类社会组织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社会力量。目前,全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有4万余家,其中,民政部登记全国性社会组织236家、国际科技组织17家。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各类全国性科技学术社团开展学术研讨7000余次,举办展览500余次,开展培训活动8000余场,开展国际交流超过1000次。广大科技类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 ...

2023年06月21日

我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已达4万余家

6月20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组织的“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系列采访采风活动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华路办公区)。本期活动以“建设科技平台,助力科技强国”为主题,走进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等科技领域社会团体,聚焦学术类社会团体发挥科技平台优势、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积极作用,分享学术类社会团体在凝聚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科学普及、培养青年人才、深化国际合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2023年06月21日



全面汇总教育各类信息的综合门户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端版 | 自适应版

Copyright ©2025 www.e-chin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2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