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超大集装箱船多项指标均居世界最高水平
央视网消息: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米歇尔卡佩里尼”轮首航。该轮首站停靠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从此开启其航运之旅。这已是穿山港区78天内迎来的第3艘超大型集装箱货轮首航。6月2日下午,“地中海米歇尔卡佩里尼”轮在拖轮的助力下,稳稳靠泊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4号泊位。这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总长399 99米、型宽61 3米、型深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
央视网消息:昨天(6月4日),中国航发研制的“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在深圳通过产品验证鉴定,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通过整机验证,填补了国内该功率等级产品的空白。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高效转换、洁净利用、多领域应用的核心装备,因为极高的设计、制造、试验难度,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具备独立自主研制能力。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功率110兆瓦,具有启动迅速、 ...
三名航天员天外归来 神十五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时42分,按照飞行程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 ...
优化“黑障”区雷达跟踪方案 跟踪测量取得重大突破
央视网消息:“发现目标,跟踪正常!”这八个字对于神十五安全着陆至关重要。6月4日清晨,神十五返回舱刚进入“黑障”区,返回舱的实时高清图像便被准确捕捉,并通过车载通信设备第一时间传至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对其在穿越“黑障”区时的稳定跟踪,表明我国在载人飞船返回穿越“黑障”区跟踪测量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据了解,飞船穿越“黑障”区时,飞船内部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异常乃至中断,只能依靠雷达和光学 ...
满足载人登月!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加入多项新技术
央视网消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而全新研制的载人火箭,预计在2027年首飞。为满足载人登月需求 运载能力27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目前各项研制工作正在有序地快速推进过程中,芯级直径5米,捆绑的是5米直径的助推器。为了满足载人登陆月球的需求,未来的奔月轨道的运载能力是2 ...
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迎接航天员回家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6月2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交接仪式,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于6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已完成多次搜救回收演练,做好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今天下午,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交接仪式,6名航天员分别在状态交接确认单上签字。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6月4日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 ...
“中国造”再出新成绩 2万吨重载自动驾驶列车试验成功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2日)上午,国产2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试验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正式迈入“全自主时代”。试验列车共216节车辆,全长约2 6公里,总重达到21600吨。此前,它沿中国能源运输大动脉、“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展开运行试验,列车全程采用自动驾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智能控制方面,实现100%自动化控车,全程运行平稳,到站停车精准 ...
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投运 助力智慧长江建设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6月1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通信管理局获悉,近日,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服务。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于2018年11月开工,是国内内河航运首个北斗服务系统。西起云南水富,东至长江口,长约2800公里,建设完成106个基准站、154条网络通道、12个新建机房、2个数据中心,实现了长江上北斗卫星地基增强信号的 ...
着陆场搜救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做好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央视网消息:我们来关注神十五乘组回家的最新动态。按预定计划,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返回东风着陆场,6月1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今天凌晨,10余支搜救力量,5架直升机,指挥车、搜索车、医监医救车、处置车以及应用载荷人员处置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返回舱理论落点机动。总台央视记者刘洁:这里是东风着陆场,是航天员返回地球的 ...
“神十五”,万事俱备,只待你平安归来!
央视网消息:按预定计划,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返回东风着陆场。昨天(6月1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凌晨,10余支搜救力量、5架直升机、指挥车、搜索车、医监医救车、处置车以及应用载荷人员处置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返回舱理论落点机动。此次搜救回收任务采用以空中机组为主进行搜索,地面特种车队救援的模式实施搜索救援。演练中 ...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优化措施有哪些
央视网消息: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针对《实施细则》公众关心的有关问题,解读如下:问题1:《实施细则》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答:为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促进人类遗传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科技部在《条例》出台后,启动 ...
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投运 助力智慧长江建设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6月1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通信管理局获悉,近日,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服务。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于2018年11月开工,是国内内河航运首个北斗服务系统。西起云南水富,东至长江口,长约2800公里,建设完成106个基准站、154条网络通道、12个新建机房、2个数据中心,实现了长江上北斗卫星地基增强信号的 ...
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 迎接航天员回家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1日电(奉青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东风着陆场获悉,神舟十五号搜救回收任务6月1日凌晨按照全系统、全状态、全流程,组织航天员搜救1∶1全系统综合演练。这是任务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进一步检验了着陆场系统搜救回收任务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保障能力。目前,东风着陆场直升机搜救分队、空运机动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着陆区周边民兵分队等各方搜救力量已经就绪,东风着 ...
西宁发布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5月31日,《西宁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西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21年提高2 2个百分点,湟水流域(西宁段)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中向好。2022年,西宁市全面完成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纳入国家和省政府考核的13个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占比100%,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 ...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
5月30日,作为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的中国科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中国科幻产业高峰论坛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成果发布环节,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对《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作总体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呈现五大亮点:数字技术赋能科幻阅读产业效能凸显,数字阅读营收首次超过纸质阅读;微短剧、中短视频等新业态表现活跃,科幻影视产业各业态融合发展态势凸显;科幻手游市 ...
我国首艘国产邮轮建造接近尾声 将于6月6日出坞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1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厂船坞开始注水起浮,将于6日出坞。这也意味着这艘邮轮的建造接近尾声。总台央视记者李宁: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我旁边的就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天凌晨两点,开始坞内注水,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5个小时,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邮轮已经成功起浮移位。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整个平均吃水是7 45 ...
2023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小康网讯 5月29日,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重要平行论坛的“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简称“2023智库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临展区召开。智库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舆情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与 ...
176比特!“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发布 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联网就能用上全球领先的量子计算机?这一梦想正走进现实。2023年5月31日,在安徽合肥,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这不仅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纪录,也是国际上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有实现量子优越性潜力、对外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国家林草局公布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若一)记者5月30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共57个,其中场馆场所类23个、教育科研类12个、自然保护地类22个。据介绍,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由国家林草局、科技部共同命名和管理,是国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林草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展示林草科技 ...
-

胡锡进:不管跟毕业有没有关系,大学生还是应该把英语学好
英语还是要学好的,这是老胡对广大高校学子们的诚挚建议。英语在一些学校占的学时过多,考试的权重也过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将......
-

清华教授王文湛: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
近日,清华教授王文湛在一次讲座中发表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他认为,中国大学已经成了外国学生的天......
-

丁奎岭: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
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以......
-

张平文:一流高校的第一使命,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
7月30-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