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教育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列表
神舟十六号在轨半个月 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

神舟十六号在轨半个月 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半个月,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心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在轨工作。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最新在轨视频,空间站组合体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全新构型。按计划,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将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验和 ...

2023年06月14日
科技创新助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毕马威中国在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举办科技、数字化和创新主题日

科技创新助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毕马威中国在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举办科技、数字化和创新主题日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金朝晖 上海报道近日,备受业界瞩目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及观众参展,为绿色低碳产业链各类主体之间搭建了交流、合作、对接、展示的公共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6月13日,在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毕马威中国“科技、数字化和创新”主题日上,毕马威中国分享了《英国企业在中国氢 ...

2023年06月14日
科技赋能 我国花卉产业加工生产再升级

科技赋能 我国花卉产业加工生产再升级

央视网消息:云南花卉产业能加速发展,离不开花卉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创新。以一枝玫瑰花为例,它的背后有多少科技含量呢?接下来,我们带您探访一家现代化玫瑰产业园,一起去看看。记者:现在已经晚上10点了,车间还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天都要忙到这么晚吗?安宁诺斯沃德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西:是的,现在是全年产量最高的时候,每天有30万枝的产量,所以车间需要工作到(晚上)11点才能结束当天的 ...

2023年06月14日

123米超长海上风电叶片长啥样 如何诞生的?一起去看看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14日),在江苏连云港,100%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23米超长海上风电叶片刚刚完成正式安装前的全部测试,整装待发。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此刻就在这个叶片装车启运的现场,我们一起来连线他。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我现在就在连云港生产超长风电叶片的这个厂区。我身后就是这场直播连线的主角——长达123米的超长海上风电叶片,像这样的叶片一共有3支,我们可以看到此刻它已经完成了正式安装 ...

2023年06月14日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开栏的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从今天开始 ...

2023年06月14日
360智脑大模型重新定义AI数字人 国内首发有“灵魂”的数字人

360智脑大模型重新定义AI数字人 国内首发有“灵魂”的数字人

中国小康网6月13日讯记者于靖园报道 “让数字人‘周鸿祎’作为我们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说对了算我的,说错了算他的”,6月13日,三六零(601360 SH,下称“360”)公司召开360智脑大模型应用发布会,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4 0”亮相,360AI数字人正式发布。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现场创建了自己的数字分身作为“360发言人”。周鸿祎表示,数字分身拥有他本人完整的私人知识库,能够复 ...

2023年06月13日

北京首个全天域流星监测站设立 百花山顶监测流星

北京晚报讯(记者张骜 通讯员李响)近日,北京门头沟区联合国家天文台、中科院天文学院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流星组网设施,设立了全市首个兼顾火流星、暗流星、光谱监测的全天域流星监测站。“监测流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地空间环境,为人造物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年底落成并投入使用,可配合流星监测设备给游客带来沉浸式观星体验。”此次设立的全天域流星监测站是门头沟天文观测设 ...

2023年06月13日
卫星遥感棉花全程监测技术 助力棉农科学田管、丰产丰收

卫星遥感棉花全程监测技术 助力棉农科学田管、丰产丰收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持续高温,最高气温达到了41℃。眼下,当地的棉花正值现蕾期,现蕾期指的是出现花蕾到开花这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棉株生长最快。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农业部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手段,指导棉农科学田管,确保丰产丰收。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的棉花田里,3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进行除草作业。这是农技人员通过卫星遥感棉花全程监测技术 ...

2023年06月12日
智脑同飞促发展!“智”绘未来 人工智能“无所不容”

智脑同飞促发展!“智”绘未来 人工智能“无所不容”

央视网消息: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交叉、融合、相生、共赢”,包含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博览会、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3场重量级活动,实现“一会、一展、一赛”三位一体的内容格局。大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展现人工智能“无所不容”的发展态势。多维度深层次探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博览会设置了AR VR、大模型大数据、工业视觉等9大主 ...

2023年06月12日

一“床”“跃龙门”!突破0.01毫米 核心关键技术不断超越

央视网消息: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2022年,中国机床以1823亿元的生产额拿下了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是制约中国机床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在高端机床制造上实现突围?这是沈阳机床这个月出炉的用户分布图,涵盖了能源、轨道交通、汽车、工程机械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记者调研当天,沈阳机床战略和运营部部长董凌云正要和技术服务部门,就龙门系列新产品的使用体验,对用 ...

2023年06月12日

孵化“4.0时代” 硬科技如何为未来赋能

36年前,我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湖北武汉。2022年,孵化已进入“4 0时代”,全国形成覆盖95%县级以上地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的网络,全国创业孵化机构的总收入达到808 8亿元。如今,当人们在2023中关村论坛谈论孵化器时,总会在前面加上更为具体的修饰语:标杆、硬科技。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上,中关村面向全球发出硬科技创业孵化倡议:建立开放、协同、共享的全球孵化服务网络, ...

2023年06月12日

“AI大模型+”来了,高校新工科如何重塑升级

随着ChatGPT的版本不断更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加普及,AI带来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大学、职业院校要大力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工业软件尤其是国产软件的人才,高校教师不能低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做好智能化时代的转型准备。”6月10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新工科”重塑升级暨工业软件人才自主培养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在 ...

2023年06月12日

助力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创新故事)

前不久,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7月31日,我国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近3年来,中国北斗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基于北斗的多项技术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北斗服务全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星间链路技术 ...

2023年06月12日

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新谈)

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场景、新产品。这种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文件或图像创建新内容的方式,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新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更多数据、更强算力和大型语言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海量且高质量 ...

2023年06月12日

新突破、国际首次 中国科学技术领域成果频出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6月9日)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了解到,研制团队近日借助北斗卫星发射,在火箭助推器上搭载了伞降落区控制系统,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残骸现场勘测,表明与火箭分离后的助推器被成功引导至预定的区域降落。这也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落区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是火箭研制团队为提高内陆发射场火箭子级残骸落区安全性,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用伞降方式、精确控制助推器落点位置的技术。助 ...

2023年06月10日

大学生科技志愿者:带孩子们遨游科技的海洋

原标题:大学生科技志愿者:带孩子们遨游科技的海洋“原来,沿海城市也有没见过大海的孩子。看到他们兴奋的目光,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科技志愿活动是有意义的。”6月上旬,在中国科协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中,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红蓝教育大课堂”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杨上锋与大家分享他的感受。2022年,杨上锋前往浙江宁波,面向当地留守小学生开展海洋与舰船主题科普活动。他发现,这次对他来说并不稀奇的出 ...

2023年06月09日
科技新品集中亮相安博会 助力生产安全 提升家庭安全防护水平

科技新品集中亮相安博会 助力生产安全 提升家庭安全防护水平

央视网消息:6月7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安博会将持续到6月10日。展会上,多款用于生产安全的安防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在加油站违规抽烟或者接打电话,视频探头只需一秒钟就能捕捉,并将违规信息迅速传送到安全管理员的手机上,前往现场进行制止。基于视频的智能分析技术,可以精准识别特定场景下人物违规行为,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对于机场、高铁、油气管网等严禁无关人 ...

2023年06月08日

科技新品集中亮相安博会 助力生产安全 提升家庭安全防护水平

央视网消息:6月7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安博会将持续到6月10日。展会上,多款用于生产安全的安防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在加油站违规抽烟或者接打电话,视频探头只需一秒钟就能捕捉,并将违规信息迅速传送到安全管理员的手机上,前往现场进行制止。基于视频的智能分析技术,可以精准识别特定场景下人物违规行为,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对于机场、高铁、油气管网等严禁无关人 ...

2023年06月08日

网速比5G快上10倍 5.5G秀出“新技能”

不戴任何设备,观众就能裸眼享受如临现场的3D效果;通过小巧的通感算一体基站,汽车就有了“眼睛”,能实现智慧驾驶;不接电源,贴上薄如蝉翼的无源物联终端就能实现万物互联……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这些依托于5 5G的前沿新应用让人眼前一亮。专家表示,网速比5G快上10倍的5 5G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商用,有望在消费应用侧实现新的突破。实习记者 夏骅裸眼3D小屏“吸睛”“这个3D效 ...

2023年06月08日

力箭一号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6月7日12时10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采用“一箭26星”的方式,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力箭一号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 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

2023年06月08日



全面汇总教育各类信息的综合门户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端版 | 自适应版

Copyright ©2025 www.e-chin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2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