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五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0日11时1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7次飞行。(总台记者 杨弘杨 曹汉杰 喻鹏 李宸)...
G60科创走廊,在连接中快速生长(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一个地处黄浦江源头的小镇,面积不过44平方公里。近年来,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在这个曾经的农业小镇落地,石湖荡因此有了“未来工厂集聚地”的美誉。“还是那块地,那个位置,改变它的正是G60科创走廊建设。”石湖 ...
探索新能源车反向放电新模式 利用峰谷电价差获得收益
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提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这些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下乡中,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江苏苏州市郊的一处公共充电站里,两台新建的双向充电桩从去年起试点投入使用。...
一张面向2035年的蓝图:中国如何迈向科学最前沿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无机化学家郑兰荪向在场的院士展示了一张图。图上汇集了面向未来驱动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的系列因素:人口老龄化、气候变暖、国家安全、能源需求、万物互联与智能化、健康的危机……2035年学科及前沿领域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研究将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在面向2035年科研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什么困难?前不久,包括郑兰荪在内的数位院士从 ...
刷新认知!科学家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存在的证据
中国青年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渺)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存在的化学证据。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一颗质量高达太阳260倍的第一代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宇宙大爆炸之后诞生的第一代恒星,其质量可以达到太 ...
积极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创新合作(创新谈)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前不久,由中国科协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内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正式启用,国际动物学会等8家首批国际科技组织入驻。“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的建设和启用,有助于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进步同频共振,推动中国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国际科技组织是以从事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为目的的国际性社 ...
我国首次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
央视网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日前完成出舱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在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内,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正将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安装到载荷转移机构,该装置用于开展空间粒子辐射等环境要素对样本材料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装置内设计了13个装载生物材料的样品盒单元,可适用于植物种子、微生物、小型动物等生物样品的在轨实验,将为人体、生物体 ...
首次!神十六乘组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
央视网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自5月30日进入空间站后,迅速开展了物资整理、载荷出舱等大量工作。日前,3名航天员开展了我国首次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神舟十六号自2023年5月30日入驻空间站以来,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在轨交接,迎来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并完成物资整理、载荷出舱等大量工作。这是3位航天员正在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出舱工作,航天 ...
巧妙设计“落客方案” 确保41名“乘客”到站有序“下车”
央视网消息: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再创新纪录。6月15日,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用“一箭41星”的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刷新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纪录。13时3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起飞,顺利托举41颗卫星飞向太空,刷新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纪录。经过约15分钟的飞行,41颗卫星陆续与火箭分离,进入距离地球500公 ...
5G无线技术深入生产控制领域 满足企业定制化需求达到柔性化生产
央视网消息: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6月15日在苏州市开幕。本届工业互联网大会还正式发布了首个工业控制领域产线级5G应用实践——“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这条生产线相对于传统生产线最大的特点是5G无线网络深入到生产控制领域,替代了传统的铜线介质的工业控制总线。传统汽车产线的采用硬线铜缆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因为设备长时间运行、磨损,导致网络故障,造成生产中断。据统计,传统生产线每年因为 ...
“云上亚运村”数字服务亚运 智慧生活增添一抹“低碳绿”
央视网消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是杭州亚运会始终坚持的办赛理念。在亚运村,一个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涵盖吃、住、行等全方面的数字平台让智慧生活更添了一抹“低碳绿”。总台记者朱睿祺:100余幢楼房,200多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在这个有着近2万住户的亚运村,如何才能让“村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本届亚运会,亚运村运行团队特别推出了“云上亚运村”这个数字化平台,从管理到服务,让数字替 ...
闪耀太空!“1箭41星”再创“中国星光”佳绩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今天(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及相关技术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6次飞行。...
中国航天新纪录!一箭41星发射圆满成功
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 3吨(轨道 ...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及相关技术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6次飞行。(总台记者 杨弘杨 曹汉杰 喻鹏 郝明鑫 陆兴)...
“南鲲”号投入试运行 我国波浪能发电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央视网消息:6月1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广东珠海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据介绍,整个装置平面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重量达到6000吨。每天最多可发电2 4万度,相当于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刘石:这套装置包括半潜平台、液压系统、发电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锚泊系统。 ...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及相关技术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6次飞行。(总台记者 杨弘杨 曹汉杰 喻鹏 郝明鑫 陆兴)...
我国科学家创制防控水稻“癌症”新型基因
央视网消息:在北京时间14日晚23时,我国科学家一项基因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一个新型水稻广谱抗病基因。试验证明,新型基因能显著增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的抗病性,在田间稻瘟病害发生情况下可挽回约四成的产量损失。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目前,我国种植的水稻广谱抗病品种有 ...
Vision Pro空间计算技术和深度学习结合,将给诸多领域带来革命
本文首先结合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VisionPro详细回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的来龙去脉,然后结合一家混合现实创业公司的发展历程展望VisionPro为世界带来的可能性。增强现实和空间计算人类文明在近代突飞猛进地发展,许多技术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力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技术对一个单独的人类个体的帮助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减少该个体获取信息的难度。举例来说,从印刷术到电报、电话...
泛基因组图谱里有哪些中国人的“专属密码”?这张“首绘”给你答案
日前,由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26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绘制出了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今晚(11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进行本国人群全景图谱式泛基因组研究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基因研究是当代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人类的基因组包含了三万个以上基因在内的30多亿碱基对,其纷繁复杂的作用关系我们目前还知之甚少。 ...
神舟十六号在轨半个月 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半个月,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心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在轨工作。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最新在轨视频,空间站组合体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全新构型。按计划,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将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验和 ...
-

胡锡进:不管跟毕业有没有关系,大学生还是应该把英语学好
英语还是要学好的,这是老胡对广大高校学子们的诚挚建议。英语在一些学校占的学时过多,考试的权重也过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将......
-

清华教授王文湛: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
近日,清华教授王文湛在一次讲座中发表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他认为,中国大学已经成了外国学生的天......
-

丁奎岭: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
国际合作交流既要有“链接”也要有“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以......
-

张平文:一流高校的第一使命,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
7月30-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