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深知,“三农”人才范围广泛,需求量大,地方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学科专业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年全国两会,焦新安递交了《关于地方高校培养更多“一懂两爱”人才更好服务乡村...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深知,“三农”人才范围广泛,需求量大,地方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学科专业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年全国两会,焦新安递交了《关于地方高校培养更多“一懂两爱”人才 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

  在焦新安的调研报告中,一组数据让他不禁忧心:53.48%的涉农专业大学生认为自己感受不到浓厚的“三农”文化。此外,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202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农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高达31%。2021年12月“乡村定向师范生回乡从教意愿问卷”调查显示,24%的学生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条件差而不愿回乡任教,在这些人中,有32%认为乡村会阻碍自己发展。

  为此,焦新安建议,地方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应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首先,将“一懂两爱”的培养目标纳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析在校学生与“一懂两爱”人才队伍之间的差距,引导涉农专业学生向未来农业人力资本转变。其次,将“一懂两爱”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一懂两爱”思政教育要向大学生未来的“三农”生活和经验回归,培养学生对乡村自然的爱和推动当地文化传承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再其次,抓好“一懂两爱”相关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借助“新农科”有利契机,积极推动“一懂两爱”教育融入新农科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文结合,开设农业文明发展史、农业科技史等课程,夯实从事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情感认同;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鼓励相关高校、农业部门、企业等编写“一懂两爱”类教材。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