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朝东 王文倩

  近日,腾讯平台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24年新中老年人群兴趣教育课程的相关指南”显示,兴趣学习正在成为“新中老年”人群提升自我、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超七成“新中老年人”有过或正在进行兴趣学习。

  “新中老年”人群,指的是处于即将退休或已退休阶段,经济状况较为稳定,且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富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中高年龄人群。随着未来中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及其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愈发重视,“新中老年”人群兴趣教育市场将进入持续增长期。

  据调查,“新中老年”人群的核心学习动力分别为满足求知兴趣、提高生命质量及拓展新社交圈。对他们而言,岁月无法抹去求知的热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年教育的载体之一的老年大学,如何吸引老年人主动积极地走进校门接受继续教育,是老年大学必须面对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基于此,常州老年大学不断更新升级办学理念,确立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目标,从一般的为老年人服务上升到着力于构建具有多种文化意蕴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老年人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缺乏性需求,更加注重满足老年人通过各门专业课程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成长性需求。

  常州老年大学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建构了既与时代同行又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以2023年秋季课程为例,全校共开设147门课程,其中,新开设的18门专业课程中的“读史观史”“传统文化经典”“油画和花鸟创作指导”专业课,精品课程中的“走进国学”“唐宋诗词选读”,赏析课程中的“汉字源流和传统文化”“街头巷尾”“外国文学名篇导读”“国际关系史与时政”等课程都着力于讲授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意义世界,课程知识不再是脱离生命的客体性存在,而是承载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生活底蕴的主体性、意义性存在。对此,常州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亮伟表示,老年学员既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又可以通过诠释知识对生存的意义而思考自身、回归当下生活,二者之间是双向建构的关系。

  把教育一般规律与老年教育特殊规律对建构课程体系的要求有机地内嵌于老年大学的课程之中,使老年大学的课程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常州老年大学建构的课程体系,为其实现优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东,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文倩,系常州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助理)

[ 责编:丛芳瑶 ]

原标题:常州老年大学:提升课程文化意蕴 助力更美好的老年生活

来源: 光明网  

教育信息服务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