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送别参加第十届陆军国际学员周的各国军校学员,陆军工程大学军官王中锐的眼前,依稀浮现出15年前的一幕。

15年前,王中锐曾以学员身份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学员周。活动结束那一天,“恰同学少年”的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依依惜别;15年后,王中锐已经成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看到经由一周“并肩战斗”后难舍难分的学员们,王中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王中锐的现场感悟,映射着陆军国际学员周的发展历程。从2005年开始,原解放军理工大学举办多国军事交流活动,那年共有10所外军院校的17名学员参加,开创我军院校主办“国际学员周”先河。随后的18年时间里,“这一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展示各国学员风采的舞台、连接各国军校友谊与合作的桥梁。

11月5日至13日,来自11国23所军事院校的70名学员,齐聚南京紫金山下的陆军工程大学,参加第十届陆军国际学员周活动。让我们跟随记者脚步,透过这一国际化视窗,观察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与他们一起感受梦想的力量、使命的重量。

打开眺望世界的这扇“窗”

——第十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侧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朱桁冈  肖力铭  通讯员  郭明宇

中国学员在陆军工程大学机器人俱乐部为外军学员讲解机器人。李勋埔 摄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现场,中外学员观看国粹变脸表演。陈劲霖 摄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现场,外军学员学写毛笔字。李勋埔 摄

“成长年轮在国际化视窗中逐渐丰厚,也在时间流转中遇见最美的初心”

“基于未来战场,作战部队数字化、小型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来自埃及军事技术学院的学员奥马尔,对于未来战场的数字演变有着自己的看法。

主旨发言是每届陆军国际学员周都设置的规定动作,主要分为主题演讲和答辩讨论两个部分,其中最具看点的,当属答辩讨论环节。本次陆军国际学员周发言主题,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初级军官指挥能力”。

答辩讨论现场,中外学员围绕这一主题掀起头脑风暴。从新能源到5G网络,从人工智能到智慧军队……中外学员们畅所欲言,“领导力”成了研讨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奥马尔话音刚落,中方学员王家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部队建设,指挥员是关键。”在她看来,敢担当、有韬略、精谋算,是部队指挥员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素养。

中外学员一个个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员们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碰撞思维,探讨未来战争模式的雏形,展现各国学员军事理念。

在陆军工程大学兵棋俱乐部,一场模拟战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演。活动现场,中方学员分成红蓝两队,用兵棋向大家演示着一场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战争。

俱乐部成员陈书悦站在中外学员面前,实时解读红蓝双方激烈的博弈进程。摩洛哥学员阿卜杜勒拉赫曼紧盯屏幕,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些代表各种战斗力量的棋子,认真记录“作战过程”。随后,他又主动找到陈书悦,详细了解兵棋推演的原理、有关数据和模拟环境。

“作为一种战争推演游戏,兵棋的历史可溯源至4500年前的中国。1811年,普鲁士的文职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发明了现代兵棋。再往后,兵棋模拟逐步进入实战应用。”听着陈书悦的介绍,阿卜杜勒拉赫曼陷入思考。

“大家可以从这里学到战略战术。”阿卜杜勒拉赫曼说,“我要把这种‘军事游戏’推荐给我国内的同学们。”

回到宿舍,新加坡学员塞巴斯蒂安找到排长陈佳杰,询问大学的学员俱乐部构成。从兵棋推演到智能机器人、从军事建模到政工能力,陈佳杰侃侃而谈,塞巴斯蒂安眼神里满是羡慕。

“在观察中思考,是各国学员共同的特点。他们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与希望。”指导军官范子豪说,“各国军校学员的成长年轮在国际化视窗中逐渐丰厚,也在时间流转中遇见最美的初心。”

“我们不仅要有和平的愿景,更要有维护和平的能力”

国际模拟连,是每届陆军国际学员周都会成立的临时组织。这一届模拟连连长的“重任”,落到了中国学员曹亚旗的肩上。

从参军入伍到部队考学,进入陆军工程大学后,曹亚旗在学员队的模拟连担任过连长、指导员等骨干,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外语,通过了英语六级和法语四级,这让他在国际学员周的各项工作中游刃有余。

在巴基斯坦学员穆罕默德眼中,模拟连连长曹亚旗是个“精干帅气的领导者”。模拟连成立第一天,就有不少外军学员在笔记本上记下他的名字。

11月5日,第一次全连点名。曹亚旗就给各国学员带了一份特殊的见面礼——用每名学员的母语念出他们的名字。

“到!”一声响亮又略显生硬的中文答到声从人群中传来。听到熟悉的马扎尔语,来自匈牙利的学员本斯十分激动,在模拟连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国际模拟连里,中外学员轮流担任骨干,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在详细了解中国军校的管理模式后,本斯主动申请担任班长助理职务。

“尽管我不熟悉中国军校的管理模式,但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好这项任务。”回到班里,面对一张张陌生面孔,本斯神情严肃。灯光映照在他蓝色的眼睛里,泛动着光彩。

熄灯后,本斯来到曹亚旗的宿舍,一进门就追问在中国军校如何能当好一名骨干。曹亚旗拉着本斯坐下来,笑着说:“在我们中国,当好骨干很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两人从骨干素质到部队管理,热情分享着各自的成长经历。送走本斯,曹亚旗翻开笔记本,在匈牙利学员本斯那一页,写下“负责”的备注。

“第一时间记住所属人员的名字并了解他们的特点,是一名军事指挥官的基本功。”曹亚旗说,摩洛哥女学员柴马雅库提的“自律”、埃及学员阿里的“自信”、新加坡学员克里斯托弗的“好学”……都一一记在曹亚旗的笔记本里。

初冬刺骨的冷风中,一支穿着不同迷彩服的10人小队正在山野丛林中穿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紧张、严肃与认真。这天,中外学员每10人组建为一个战术小队,前往某训练场进行野外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课目的到来,将本届国际学员周活动推向高潮,各国青年学员的交流也走向了新的维度。“世界各国同行面对面过招,究竟谁更胜一筹?”训练开始前,所有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问号。

突然,第一支小队的身影消失了,这让原本紧随其后的队伍有些“乱了阵脚”。有人提议派出3人小组前出观察,寻找目标;有人觉得应该集体加快速度,穿小道赶上去……

听到人群中嘈杂的声音,作为班长的中国学员陈佳杰稍作思忖,果断决定以原速前进。殊不知,此时此刻,第一支小队也在面临他们的考验。

“当人群中出现各种声音时,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埃及学员阿里这样评价陈佳杰的做法,他认为陈佳杰做得很对,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突然,队伍前进的步伐再次停下。只见一座高台矗立在陈佳杰面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高台上,站着第一支小队的成员。面前,是一座由铁索和钢片搭成的软桥,桥上,班长尹浩臣已经带着两名外军学员走到了中央,所有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一阵风吹过,桥体左右摇晃,匈牙利学员博通德用力拽住头上的铁索,稳了稳重心,赶紧跟上尹浩臣的脚步……沉着冷静、配合默契、通过快速,这是这个3人小组给人的直观印象。

顺利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博通德长出一口气,对尹浩臣伸出大拇指,口中连连夸赞。早在通过障碍前,尹浩臣就和大家共同讨论、制订战术、定下决心,才有了一支小队出色的表现。这名小个子班长再次用自己的实力赢得大家点赞。

原来,两天前的班组协同射击训练中,尹浩臣的表现同样精彩,通过精确判断、合理分工,他带领的班级取得了这个课目的最好成绩。

“尹浩臣是一名好班长!”走出靶场,匈牙利学员本斯非常激动,“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国射击,这里使用的依托物和匈牙利不同,靶标的形状也不一样,但在尹浩臣的帮助下,我适应得很快!”

“能战方能止战。作为军人,我们不仅要有和平的愿景,更要有维护和平的能力!”新一轮“战斗”即将打响,尹浩臣为小队做“战前动员”。

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着中国青年军人的自信与担当。在国际学员周这一超越国界的舞台上,他们正和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青年军人们一道,在“淬火”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双向奔赴,读懂世界的目的是让祖国更美好”

回到巴基斯坦军事学院后,穆罕默德翻开自己带到中国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这句话,是中国学员曹亚旗在开幕式致辞中形容中外学员汇聚一堂的场景。穆罕默德至今难以相信:“寥寥几个汉字竟然把一个复杂的问题阐释得如此清楚。”

“‘和’字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它寓意着和美、和平、和谐,也是我们此次陆军国际学员周的主旨之一。”在《中国文化与汉字》课上,教员王宇辰从“和”字切入,结合汉字的演变历程,为各国学员带来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听到王教员讲“和”,摩洛哥学员凯卢一脸惊喜:摩洛哥也有“和”文化。凯卢说:“每年1月23日是我们的献羊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一只羊,摆设羊宴,邀请亲友邻里共同庆贺。献羊节自古以来就以共建和平为宗旨,也是我们的和平节。”

在学员周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现场,传统节日展示、手工艺制作体验、特色节目欣赏……琳琅满目的特色展区按序排开,各国学员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更加读懂了中国故事,加深了彼此理解。

这其中,两位女军人——中国学员李木馨和越南学员邵芳之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曾经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越南国家代表,李木馨没想到有一天真的有机会和越南学员面对面交流。

几天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航站楼,李木馨热情地向邵芳之挥手,然后快步走上前,将精心准备的书签递到邵芳之手里。“莲花是你们国家的国花,我想把这张莲花书签送给你。”看着书签上的水墨莲花,邵芳之眼中满是惊喜。

组织参观南京明孝陵时,李木馨和邵芳之手拉手走在步道上。邵芳之随手拾起一片梧桐落叶,将它与明孝陵享殿的宫门重叠拍下照片。“这样的美,很中国。”邵芳之说。

“每一届国际学员周我们都会组织文化互鉴活动。”指导军官范子豪说,“在这个窗口里,中国军校敞开怀抱,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传递着和平与友谊。”

“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双向奔赴,读懂世界的目的是让祖国更美好。” 陆军工程大学一位领导说,作为军队未来的中坚力量,各国军校学员的表现,昭示着背后那支军队的未来。

未来,中国军校学员会在世界军事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世界和平发展又会呈现怎样的远景?

打开眺望世界的这扇“窗”,我们充满期待。

在交流互鉴中拓展世界眼光

■张迪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由海军潜艇学院、空军工程大学、陆军工程大学承办的国际学员周活动已落下帷幕。

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军校学员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军校学员代表,在平等、开放、进取的氛围中研讨交流、切磋比拼、增进了解,不仅收获了友谊,扩大了“朋友圈”,更提高了自身思维层次,拓展了世界眼光。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一种大局意识、战略思维、开放心态。叶剑英元帅曾形象地指出,军人要“注意按地球的脉搏”,就是强调要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攀上时代桅杆放眼瞭望。井底之蛙难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偏安一隅难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魄力。任何一支军队要想不断成长,必须主动置身于世界军队的坐标系,在交流互鉴中扬长补短,在开阔视野中实现赶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必然是以更宽广的视野博采众长、以更从容的姿态兼容并蓄的军队;一名敢打必胜的军人,必然是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军人。应邀参加国际学员周的外军学员,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不同国家的军队在一日生活制度、管理模式、训练方法、训练内容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近距离的接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同台竞技、互相学习的机会,也为衡量我们的教学能力和训练水平提供了横向参考。通过交流互鉴,把别人的优势看清楚,把别人的经验借鉴好,方能有助于自己更上一层楼。

在交流互鉴中拓展世界眼光,归根结底是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一位中方学员所言:“近年来,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与外军展开各种类型的交流,这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及时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把暴露的短板弥补起来,不仅要个人实现突破,还要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带来源头活水,努力做到学到更多、变得更强。

当今之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我们关注着世界,也被世界关注着。一位外军学员评价中国室友:“我非常欣赏他身上的那股认真劲儿,我想这就是中国军人真实的样子。”每名学员必须时刻以高标准树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把自己作为一张世界了解中国军队的名片,让中国军人、中国军队的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原标题:打开眺望世界的这扇“窗”——第十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侧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