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省淄博市构建教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锻造教师成长的“动力引擎”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桂玲  “如果说‘爱课堂、爱教研、爱学生’是我的成长路径,那么‘好平台、好环境、好团队’就是我发展的保障。”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正高级教师耿文超谈及自己在学科教学专业领域的成长经历时,颇有感触地说。  两年前,刚满40岁的耿文超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荣获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山东省淄博市构建教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锻造教师成长的“动力引擎”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桂玲

  “如果说‘爱课堂、爱教研、爱学生’是我的成长路径,那么‘好平台、好环境、好团队’就是我发展的保障。”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正高级教师耿文超谈及自己在学科教学专业领域的成长经历时,颇有感触地说。

  两年前,刚满40岁的耿文超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荣获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如今,依然年轻的耿文超,在实现自身拔节式成长的同时,也担起了培育更多年轻教师的重任,他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淄博实验中学任锋、淄博六中刘永胜等年轻教师也已迅速成长起来。

  耿文超的快速成长在淄博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区域名师团队成长的现象。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淄博在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教学名师评选中获评4人,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在第十批山东省特级教师评选中,淄博有23人入选,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淄博在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齐鲁名师名校长人选培养中也走在了全省第一梯队。

  教育人才成长的高地如何生成?“重点是建设好平台、好机制、好环境、好团队,在‘引、育、管、用’上下功夫,实施教育人才战略,逐步形成了国家级教育人才顶端牵引、省级教育人才承上启下、市级教育人才骨干支撑的‘金字塔型’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和成长体系。”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说。

  立足“引”,以灵活多样的招聘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淄博从教。“近年来,我们将招引优秀毕业生作为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多轮次、不间断赴北京师范大学等部属院校招才引凤,仅近三年就集中开展了12次校园招聘活动,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签约5600多人。”淄博市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徐晓飞介绍。

  此外,淄博还设立了“驻淄高校留淄奖”,建立了驻淄高校毕业生留淄就业创业考核激励机制,打通了教育人才“绿色通道”。张店区还推出了“人才安居政策”,建成人才公寓200套。

  聚焦“育”,淄博市对标国家、省、市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分别建起了以名师名校长为主体的三级教育高层次人才培育阶梯,精准实施点对点、分层次、精准滴灌培养。目前,淄博市已建立了61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实施名师师徒传承的“名师高徒”“青蓝工程”计划,全市结对5600对师徒,形成了“头雁领航、雏雁续航”的“人才雁阵”成长态势。

  为了保障“育”出活力“不断档”,淄博市还制定了全市教育人才发展目标和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新建学校提前一年储备人才的工作机制,保证了人才队伍及时有效补充。

  科学“管”,淄博市教育局抓住教师最关切的职称问题,实施分级聘任改革。“分级聘任坚持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以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情况和考核结果为基本条件,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业绩贡献,尤其向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班主任倾斜。”孙英涛说。

  “本以为晋升到高级职称之后到了头,没想到市里新实施分级聘任政策之后,我的工资又提高了一档,而且后续还有分级分档提高的机会,这让教师们又看到了新盼头。”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教师翟利强表示。

  重在“用”,淄博市通过构建“分类评价、结构优化、评以适用”的教育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充分释放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乡村人才等各类人才主体作用,让人才“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常态化组织名师送教到教学一线,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就是其中之一。山东省教学能手、淄博市名师邢凤珍就长期送教到高青县、博山区等偏远农村学校,让一批青年教师跟着她快速成长起来。

  此外,当地还组织“包校教研团队”进校蹲点指导,把最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员派到最需要的薄弱农村学校指导。“齐德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学科教学急需专业指导。按照学校提交的需求菜单,区教体局综合协调,选派初中历史、语文教研员和小学数学教研员进校指导,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齐德学校校长汪慧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继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市属学校教师‘局管校聘’改革,推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备,建成60个市级‘名师乡村工作室’,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孙英涛表示。

[ 责编:田媛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