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人写了一本著作,叫《做有温度的教育》。于是就人人都喊,教育缺少温度,应该提升教育的温度。专家在讲,校长在喊,家长紧盯,教育就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都在批判。大大小的网红,说着前言不搭后语的方言,摇头晃脑,俨然一副大家长的嘴脸。...

教育好像始终被公众舆论推动,在被动中改革。



有人写了一本著作,叫《做有温度的教育》。于是就人人都喊,教育缺少温度,应该提升教育的温度。专家在讲,校长在喊,家长紧盯,教育就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都在批判。大大小的网红,说着前言不搭后语的方言,摇头晃脑,俨然一副大家长的嘴脸。



有人说,校长没有管理没有温度。局长就为校长定位,说校长不是官,只是个服务员。大会小会教育校长要处处为老师着想,蹲下身子为老师服务,努力提升对老师的温度。于是,老师请假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以前老师请假,校长要看理由是否充足,然后视情况进行批准。理由不符合校长要求的,不批假。而现在的情况是,请假只是一种形式。只要有请假的,校长必须给,而且还要主动以示关心。遇到坚持原则的校长,稍表示不愿意,就会遭到老师的质问,甚至在校长面前撒泼、打滚,使出孩子们才有的低级手段。



做校长的,有时确实很为难。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老师,给假,没有人上课,就得安排其它老师来替代,还会引起其它老师的不满,甚至引发请假的连锁反应。不给假呢,老师们批评校长不懂人情。有人当面甩脸子。有人背后捅刀子。



校长在不是官只是服务员这个定位上犹豫、徘徊,拿捏应该有的温度,严格管理、精细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家长说,老师没有教学没有温度。校长就没收了老师手中的戒尺。校长大会小会教育老师要放下架子,放下尺子,放下面子,对家长要微笑,对学生要有感情。为了严格约束老师的教育行为,每次有老师因为惩罚学生出了事,校长就拿出来大讲特讲,予以震慑。学校的上级更有本事,动不动就对出事的老师三年不评优,不晋级,停止教学工作甚至开除公职。



对于在管理学生上出事的老师,有的校长躲得远远的,生怕家长找上自己。有的甚至在背后说风凉话,说老师就是欠整。有的直接站在老师的对立面,与家长同流合污,劝说老师尽快多花钱,尽快了结。



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都各打自己的小算盘。家长为了给自己争口气,为孩子挽回面子,往死里整老师。校长为了尽快把事情压下来,防止捅到上级有关部门去,影响自己的仕途,对老师晓以厉害,让老师尽快投降。老师为了保住自己工作,为了给校长面子,不得不尽快花钱了结事情。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人们把老师视为十恶不郝的坏人。学生偷拍留证据,家长发视频讨公道,有关部门把老师踩在脚底下摩擦。



老师们怵了,张开的嘴又闭上了,举起的手又放下了。老师看着在课上睡觉的学生不敢叫醒,对着不完成作业的想办法表扬,看着故意掀女老师裙子的转过头去。在做有温度的教育的说法指引下,我们推翻了很多五千年来引以为傲的教育格言。如“闻鸡起舞”、“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现在已经不允许学生早起,保证学生睡眠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如“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现在已经没收了老师手中的尺子,更不准老师对学生训斥。



做有温度的教育,暖了学生和家长,寒了老师的心。



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家长和学生确实感受到被阳光照耀的感觉。



一段时间,素质老师与应试教育较量,应试教育占了上风。家长们就喊学生太累了。有关部门就开始采取措施大力减负。怎么减负,减少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最有力的措施。于是,学生在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这让有些家长又疯了。他们都在上班,没有时间接孩子。于是,家长又通过各种方式喊话,有关部门又听到了。怎么办?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了一段时间,农村家长又不干了。他们也开始呼喊。课后服务忽视了农村的现实,农村家长没有班上,就想让孩子早点回家,不需要延时服务。还有一部分人高喊,学生在校十多个小时,太累了。于是有关部门又开始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安排进行反思。



据说,在北京,已经有人传出“五一”后会取消延时服务的消息。



教育,真的像一只羔羊,经常被人指指点点,却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进行反对。它总是逆来顺受,在一群人的指点中改来改去。更为关键的是,这群人,还是不懂教育的人。



懂教育的人主宰不了教育的方向,不懂教育的人却驾驭着管教育的人,这可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