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5日电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网络支付、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所造成用户信息泄露或担刑责。同时,《解释》还对不少罪犯“重操旧业”的现实情况作出针对性规定。资料图:最高人民法院。 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表示,近年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5日电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网络支付、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所造成用户信息泄露或担刑责。同时,《解释》还对不少罪犯“重操旧业”的现实情况作出针对性规定。
》规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于2015年11月1日施行以来,各级公检法机关依据修改后的刑法规定,严厉惩处网络犯罪。截至2019年9月,全国法院共审理相关网络犯罪案件260件,判决473人。其中,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刑事案件159件、223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刑事案件98件、247人。</p><p> 记者注意到,根据刑法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p><p> 今次发布《解释》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范围。包括提供网络接入、域名注册解析等信息网络接入、计算、存储、传输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的电子政务、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单位和个人。</p> <p style=)
原标题:两高:网络支付、网络游戏等致用户信息泄露或担刑责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