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新网11月5日电在教育部5日举行的通气会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5日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 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 5%、36 0%、71 6%、81 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资料图:医护人员检测孩子们的视力。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
中新网11月5日电在教育部5日举行的通气会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5日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
。一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精彩开局。主要进展和初步成效包括以下方面:</p><p> ——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细化了任务分工。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近视防控方案。</p><p> ——签订了责任书,压实了主体责任。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近视防控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p><p> ——摸清了近视底数,明确了防控目标。经核定,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p><p> ——落实了减负措施,规范了电子产品使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以游戏促使幼儿快乐成长。改革高中育人方式,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p><p> ——深化了教学改革,强化了体育锻炼。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p><p> ——带动了家长参与,发挥了家庭作用。</p><p> ——深化了宣传教育,传播了健康知识。组建了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研制了宣讲大纲,举行了集体备课,开展了3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和全国“爱眼日”活动,通过报纸、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短视频、动漫、微课等载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各地近视防控经验。</p><p> ——加强了队伍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培养1000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3万多名教师和校医。30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等学科和专业。69所高职院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招生4800余人。设立40余项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课题。加强眼科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p> <p style=)
原标题:教育部:2018年全国24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