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2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近20年来,一批新型大学兴起,近十年间发展尤为迅速。   这些新型大学不仅建立时间“新”,发展模式更“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还有一类是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国际化为特色,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这些高校有着相似的定位,“高起点,高定位,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目前,又有一批新型高校在筹建中,如深圳理工大学、东方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等。   “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   自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按照“6+3+1”模式进行招生,从全国8个省共录取新生188人起,到今年西湖大学面向浙江省以综合评价招生方式招收60名本科生,新型研究型大学受到考生高度关注。   1.瞄准科技前沿,建设标准高   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更多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以理工科为主,注重交叉学科建设,更多地围绕信息、生命、材料等前沿科技进行学科布局与发展。在教育经费上都有巨大投入,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经费预算45.3亿,南方科技大学37.56亿,上海科技大学15.88亿,如果模糊地按学生总量计算(这些经费有很多科研经费,并非学校日常经费),生均教育经费位居全国前列。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这批新型大学更注重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以高标准面向全球引才。    南方科技大学除了按高标准引入高质量教师,学校还制定实施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在2017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550人,其中教学科研系列教师300人,包括院士20人(全职院士10人)。到2021年11月,学校已有教师1000多人,共有院士55人(其中全职院士34人)。   而依托中国科学院建立的上海科技大学,截至2021年12月,已选聘622位教授(特聘教授291位,常任教授到位312位,教学教授19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7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位。如此师资力量,按照1:10–1:12的师生比来配置。   2.生源规模小但质量高,招生和培养模式新  />

  新型大学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招生规模小,在生源选拔上有更多自主权。其中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数量为1160人,而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则稳定在400余人。在招生模式上,也都采取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或混合录取方式。在培养模式上都注重早期科研培养,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参与科研,走进实验室,并有丰富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学生毕业后多数选择了境内外继续深造,2021年,国科大、南科大和上科大本科生深造比例分别为73.04%,70.01%和81.98%。 西湖大学今年招收的本科生更是提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由于办学起点高,教育理念新,培养模式新,招生方式新,新型大学在生源质量上也都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在绝大多数省市基本仅次于清北。而在进入第二批“双一流”高校名单之前,南科大和上科大的高考录取分数就可以媲美“985”和“211”高校。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除海南省首年招生,22个省份录取新生的高考最低分省排名位次全部取得提升;在广东省,全部新生最低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广东省内高校第一。上海科技大学2021年在不少省份的录取最高分都达到680分以上。

<b>  中外合作办学独立法人机构学校</b>

  1.国际化水平高,等于不出国的留学

  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高水平示范性发展,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目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有9所。其中6所的外方合作院校世界排名都位居前300。

<img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0/8b971fa8d2a599e.png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