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8日,教育部思政司、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联合在同济大学召开“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会上,同济大学和《思想教育研究》杂志联合发起了成立“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工作联盟”的倡议,并正式启动相关筹备建设工作。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先后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议期...

  12月28日,教育部思政司、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联合在同济大学召开“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会上,同济大学和《思想教育研究》杂志联合发起了成立“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工作联盟”的倡议,并正式启动相关筹备建设工作。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先后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议期间还组织观摩学习了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市杨浦区等单位实践育人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经验。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同济大学继去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全校本硕博开展创新创业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校长钟志华担任学院院长,今年又首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又作出新探索。

  今年9月,经学生自愿申请报名,今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已有设计创意、土木工程、物理科学、艺术与传媒4专业共28名新生进入这一实验区。该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融合的人才培养领域,协同学科间的交叉互补优势,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跨学科背景、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企业领军人才和创业领导者。

  进入该创新实验区的这些同学,除了完成所在专业正常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在2年内完成《创新创业前沿导论》《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等5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调研》《创业案例研究》等4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实验区的学生拿满18个学分后,可获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程证书,今后再选修1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即可申请创新创业辅修学位。这些同学不仅有“学业导师”为他们授课,有来自校内外的“创业导师”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还有“服务导师”为他们提供财务、人事、法务、专利等企业创办、运营方面的咨询。

  邓典涛是同济大学2017级土木工程学院大一新生,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首批学生。不久前,他联合同为该实验区学生、设计创意学院大一学生及高年级学长自主设计的、可实现多种预警功能的一款智能头盔,在全球性大学生创新竞赛ARDUINO项目中获好评。一学期下来,他说,“学习了不少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方法,了解了一些学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未来投身创新创业更有信心了。”

  在首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招生的同时,创新创业学院还通过“+1”模式招收68位来自不同学院的有志创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共25个创业团队。通过创业技术课程、创业管理课程、创业者分享、科技创新讲座、创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初创。在学生完成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后,可给予学分。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2个创业团队获评“杨浦之星”,2个团队获“上海创业基金”支持。

  就在上月,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系统研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新工科”和跨学科项目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政策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系和评价机制等领域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尤其将加强与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如土木、汽车、材料、电信、交通、物理等,开展以大健康、大交通、大城乡等相关的具体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据介绍,同济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突出创新创业和新工科交叉,正在建设创新创业本科专业。创新创业学院正在认定校内通识课和各专业专业课程中含创新创业知识点的课程,通过本科生院学科交叉课程建设计划,与8个学院开展8门学科交叉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同济大学还将探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探索对学生在校内和毕业后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作为国内最早提倡和系统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之一,同济大学把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作为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学院,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和院长。学校集聚优质资源,将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时、学分、学程、学位以及教师工作量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创业引导性学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业谷学堂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试点,实现100%学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10%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学程,1%学生创办优质的创业企业。着力打造“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学校院系两级互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实践有机结合、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同济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模式。同济大学努力将大学生创业与学生学业发展、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校友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四业联动”,打造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作为铺平大学校区到科技园区“最后一公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济创业谷成立近5年来,先后签约入驻项目团队357个,其中86个项目团队通过培育进入实体运营,项目成功转化率接近25%,吸引社会投资总计超过5800万元,社会捐赠资金近1.1亿元;同济创业谷成都、大连、深圳基地先后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为广大校友创新创业构筑了“四梁八柱”。“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已经聚集了2000多家知识创新型企业,产值超过370亿元。

  2016年,同济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近日,同济大学获批成为“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