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年来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锁志海深有感触。“高教信息化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段历程,实现了信息化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在谈及高等教育信息化这十年的发展时,锁志海如此概括。...

  width=
锁志海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走过十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十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少特色成果,包括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校园、建成全国高校首个统一运营中心(IOC)、打造交大“数据大脑”、首创教育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

 

  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年来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锁志海深有感触。“高教信息化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段历程,实现了信息化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在谈及高等教育信息化这十年的发展时,锁志海如此概括。

 

  面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新课题,锁志海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而未来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底座支撑,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增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从“能用”到“好用”的十年

 

  《中国教育网络》:

 

  您如何评价高等教育信息化这十年?

 

  锁志海:

 

  2012年到2022年,是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先后制定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为后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高校发展来看,从注重扩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覆盖,到数字设备的互通互联,再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入应用,我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关键词最能概括这十年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十二五”期间,教育资源数字化蓬勃发展,教育部组织研制开发了一大批网络精品课程,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跨时空、跨区域实现共享;

 

  “十三五”时期,我国步入网络化发展大潮,“互联网+”理念广泛应用,创造了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网、云、数、算、用产生急剧变革,驱动着高校课堂教学和生活服务模式的革新;

 

  “十三五”末,高等教育开始驶入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高校更多地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到教育管理或服务当中,使知识获取的效率、质量、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教育网络》:

 

  您认为十年前的高教信息化建设与现在相比,最大的变化在哪些方面?

 

  锁志海:

 

  高校信息化目前正朝着个性化场景感知、智能化推荐、智能化服务的逻辑发展。在这十年中,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化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

 

  2012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不高,应用水平有限,互联互通尚未实现。现在,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基本都构建起了高速校园网络,依托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各类智能设施在校园落地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优质教育资源依托网络平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在短短十年内,高校已然跨越了“数字校园”时代,向着“智慧校园”时代加速迈进,信息技术作为其中的“驱动引擎”,对于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高度融合,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进一步深化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

 

  其中,对教育系统来说较为关键的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它是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创新地提出了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目标,针对国家和教育部前期发布的各项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落地实施计划,为新形势下教育变革提供了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指引,激发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大发展的新浪潮。

 

西交大信息化十年取得十大特色成果

 

  《中国教育网络》:

 

  这十年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哪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锁志海:

 

  在此期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促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主要取得了十大特色成果。

 

  一是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校园,实现有线、无线、物联网与5G网络“四网融合”,四校区100G高速互联,部署无线WiFi点位超过1.2万个,敷设光纤500公里,装配1.5万余个智能传感器到电梯、路灯、电表、停车场等生活设施之中,为全国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工程”。

 

  二是创新打造“教室授课+线上直播”教学模式,建成同时支持课堂直播、视频点播的智能教室700间,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教学工作的平稳开展。

 

  三是高性能计算中心计算规模达到1300万亿次,支撑近百项重大科研任务,产出发表于《自然》《科学》的论文4篇。

 

  四是建成全国高校首个统一运营中心(IOC),精准采集10万余个物联点位数据,实时掌握能源、安防、教室会议室、人流物流运行状态,以智慧化手段支撑“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五是打造交大“数据大脑”,建立部分全局数据字典,涵盖人事、学生、资产、财务等8大数据域,实现30余个系统数据共享,日数据交换量达60万条。

 

  六是首创教育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发现5类1626个问题课堂和12万条课堂问题,处理困难学生告警信息6647条,建立精准采集、精准评价、精准督导、精准帮扶的“四精”育人新体系。

 

  七是全面推进“一网通办”,研发师生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月访问量65万余次,86项校园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八是建立立体防控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从等保、监测预警、安全策略、管理防控4个维度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九是全面发展在线教育,开发3200门在线课程,其中12门被确立为国际MOOC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超过7200万人次。

 

  十是自主研制“丝路工程”科技知识服务系统,支持英、俄、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建立“一带一路”110个国家、6大主题、784万条资料数据库,服务“丝路五通”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网络》:

 

  这十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为应对这些难题,学校都做了哪些工作?

 

  锁志海:

 

  在建设期间,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技术改革趋势与学校发展有机融合不够,校内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学科间差异、部门间差异明显。

 

  面对这些挑战,学校重点加强了与信息化领域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落地应用,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加强数据治理,推动各类数据的深度融合共享,打破部门业务壁垒,推动校内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并加强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化培训,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逐步破解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问题。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学校基本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件件的智慧化。

 

高校数字化转型:在全校层面建立数字化思维

 

  《中国教育网络》:

 

  当前,“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引起各方关注,您是如何理解高校的数字化转型的?

 

  锁志海:

 

  对于全国教育系统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最终目标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强数字教材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打造“虚实结合”的智能学习空间,构建智能化的校园生活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各种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筑牢根基。

 

  对于高校而言,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难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转变师生固化的思维模式,在全校层面建立数字化思维;二是破除“信息孤岛”,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推进一站式服务,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三是建设满足个性化和精准化学习需求的智能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为此,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技能提升,数据共享交换,以及先进智能化应用在校园落地等方面的问题。

 

  高校信息化未来:巩固技术底座,补齐发展短板

 

  《中国教育网络》:

 

  后疫情时期,关于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您认为呈现出了哪些新的发展态势?

 

  锁志海:

 

  在后疫情时期,大规模在线教育将成为常态,这对高校的在线教育服务能力和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都提出更高要求。围绕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国家会更加渴求数字化人才,高校会更加注重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分析、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知识教育,面向网络基础设施、可穿戴设备、网络及运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培育更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同时,高校应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应用5G、VR、AR等技术,优化升级智能教学设备,加强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建设,推进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通过构建知识图谱、打造国际化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推动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精品课程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教育网络》:

 

  结合当下高校信息化发展情况,在您的构想中,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蓝图是怎样的?需要更加关注哪些问题?

 

  锁志海:

 

  目前,影响高教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间“数字鸿沟”明显、教育工作者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这要求我们以需求为导向,从各薄弱环节入手,通过扩大高速网络覆盖,开设教育工作者信息化技能研修课程,建立校际在线教育协作共享机制等举措,补齐教育信息化发展“短板”,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结合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未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云(云计算)、大(大数据)、物(物联网)、移(移动应用)、智(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底座支撑,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增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为此,高校应重点解决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技术战略布局,主动争取校企合作资源,加强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网络安全等工作的深度融合,适应高等教育在新阶段的发展需求。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