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1名新生放弃入学资格 不应简单认定“不诚信”

据报道,近日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拟注销内招本科入学资格新生名单的通知》,对81名未报到或申请放弃入学的内招本科新生,学校将统一注销其入学资格。

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21年,武汉大学录取的2021级本科新生中,有63人未办理入学手续。对于被录取到985、211院校还放弃报到,有网友质疑这些学生不诚信、浪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影响其他学生的录取机会,要求出台政策限制“录而不读”的学生来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权利。笔者认为,对此应理性看待,学生考进985、211院校却放弃报到,是行使自己的选择权,不应简单认定为“不诚信”。

放弃报到有多方面原因,高分复读是其一。近年来,高分复读现象愈演愈烈,背后的原因是,社会存在“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以及“第一学历”歧视。一名学生考进非常不错的211、985高校,还想去复读,希望考上北大、清华。部分公办高中和复读机构还会动员那些考出高分已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录取选择复读,甚至给予高额奖学金,这进一步刺激了高分复读。

有部分学生放弃报到,是因为对录取的大学、专业不满意。我国各省均已实行高考公布分数之后填志愿,但由于不知道其他学生的报考走向,且每个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可能出现考生被录取到自己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的情况。

另外,放弃报到的学生,也有可能选择出国留学。国外部分大学已接受中国学生用高考成绩去申请,这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有一些网友认为,考出高分者可以在填志愿时就放弃,这可以把机会留给其他考生,在被录取后再放弃,既导致高校的资源被浪费,又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录取机会,“这些985、211高校的录取名额就这样被浪费掉,太可惜了”。针对“录而不读”,我国有极少数省份出台规定限制这些考生今后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个数,但大部分省市都尊重学生的这种选择。

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都知道,一名学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录取的大学、专业、奖学金等进行选择。所以,被录取之后选择放弃是十分正常的。而按照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政策,每个学生虽然可以填几十上百个学校、专业志愿,但最终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专业还可能是自己没有填报而被调剂的,所以有部分学生对录取的学校、专业不满,应当可以理解。

对“录而不读”,应对症下药。要遏制高分复读,需要大力扭转“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尤其是治理“第一学历”歧视。“非北大清华不读”,让少数高分考生一再被名校录取又一再放弃选择复读,这种扭曲的名校情结亟待破除。

还应当意识到,当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高考录取方式,虽然效率很高,却难以实现学生和学校间的最优选择。要提高学生和学校间的满意度,就需要探索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多元评价的招生录取制度。如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结合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查进行独立的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大学在招生时可视情况多发录取通知书,或者进行多次录取,而不像现在只进行一次集中录取,按计划进行招生,如被录取的学生不报到,就导致这些招生计划被“浪费”。(冰启

原标题:81名新生放弃入学资格 不应简单认定“不诚信”

来源:北京青年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