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以下简称:十年规划)编写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的报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个报告的内容提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未来十...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以下简称:十年规划)编写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的报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个报告的内容提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技术将继续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杨宗凯指出,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初显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 尚未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不高,应用水平有限;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网络办学初步实践,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杨宗凯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词是优质、融合。

从总体来看,天地网络初步成形,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宽带尚未普及,必须解决基础设施的有无,普及覆盖和性能提升;而资源出具规模、数量、质量均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发展过程仍然要解决“有无、能用、好用”;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单个业务系统较多,业务环节尚未全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发展的关键是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都要进行;保障体系方面,要理顺机制、确保投入,规范发展,克服现在的组织体系未理顺,资金投入机制未形成,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等现状。

杨宗凯指出,目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 意识问题: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作用和“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尚未从根本上引起重视。2. 机制问题: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现象普遍存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多方参与机制尚未形成。3. 经费问题: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缺乏持续性、长效性投入机制,“脉冲式”投入较多,且经费使用也不尽合理,重硬轻软。4. 队伍问题:专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岗位编制、评聘体系等问题尚未解决,人员培训与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这几大问题是十年规划要解决的重点障碍。十年规划编制的思路是应对国际挑战,包括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满足人们对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享、终身的个性化的学习等的期盼,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目前基础设施较弱,资金有限,东西部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实际情况,采取提升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模式,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杨宗凯认为,应该“新瓶酿新酒”,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对教学、学习工具进行全面变革,让学习环境发生质变。

十年规划将围绕“资源、应用、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化、基础能力”五个方面展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实现宽带全接入,终端全覆盖;2. 资源的总量将极大丰富,质量明显提升;3. 管理信息化方面将实现业务全覆盖,部分流程再造;4.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5. 促进保障体系与机制发展成熟。争取到2015年实现应用和整合,到2020年实现融合和创新。十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教育信息基础环境的全面覆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全面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到2020年,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教学应用重点突破,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化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网络化基础设施全面覆盖。

十年规划的工作方针是:1.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前瞻发展需求,面向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2.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强调顶层设计和分类统筹,鼓励形成特色;3.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放合作机制;4.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从2011年到2020年,发展任务重点要解决领域关键问题和基本支撑问题。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问题都涉及到公平、均衡、质量、创新、灵活、个性,这些都将是领域的关键问题,对于基础教育要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对于职业教育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于高等教育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继续教育要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教育管理,要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而基本支撑问题要解决的是公共支撑环境、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目前十年规划已经完成选点实地调研,进入最后的修改阶段,近期将对外发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