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智慧校园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提升智慧校园内涵建设?未来,智慧校园建设有哪些新策略?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 ■2022“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 特别报道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10月,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在这一背景下,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现代化...

我国智慧校园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提升智慧校园内涵建设?未来,智慧校园建设有哪些新策略?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

■2022“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 特别报道

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10月,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在这一背景下,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现代化特征引领学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发展,正成为当下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热点领域。我国智慧校园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提升智慧校园内涵建设?未来,智慧校园建设有哪些新策略?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


智慧校园建设呈现哪些新特点? 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以深度融合为表现

记者:近几年,我国智慧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新时期智慧校园的内涵?智慧校园有哪些新特点?

李玉顺:就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而言,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各有侧重的定义。物联网技术专家突出智慧校园的智能感知功能;教育技术学专家认为智慧校园是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信息化建设专家则侧重智慧校园的业务融合应用和服务创新。

综合以上观点,结合我自己长期研究工作,我认为,首先,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虚实融合新型教育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其次,智慧校园还要体现“深度融合”。“深度融合”包括学校物理空间、教学网络空间、师生社交关系空间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富弹性”的新型校园生态。

智慧校园的特征是其内涵的具体化与形象化,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是智能化基础设施先进完备,二是云边端体系结构健全开放,三是信息化业务系统整合协同,四是空间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流畅,五是数智技术赋能精准高效,六是课程课堂评价整合升级,七是师生素养发展持续推进,八是安全保障运行机制健全等。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还明显呈现出加速学校面向“ 是承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关键抓手。现有智慧校园实践案例表明,我们已经踏上智能时代教育全面转型与变革进程,推动教育系统发展自我进化、引领教育系统整体性变革,推进育人目标升级、培养模式创新、基础环境智能、教与学空间重塑、教育公共服务生态构建、教育治理方式升级及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伴随国家智慧教育生态发展以及日益专业化成长的广大一线教师、学校校长,智慧校园发展必将日益呈现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美好前景。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