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所学专业不一定是本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了更适合自己、也更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甚至相去甚远的工作。  由于传统专业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达到理想薪资,不少行业由昨日的朝阳成为了今日的夕阳。近些年,就业市场呈现出的“互联网大厂热”“码农热”两种明显的热,前者属于行业热,后者则是职业热。这两种热度已近乎成为...

  近些年,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所学专业不一定是本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了更适合自己、也更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甚至相去甚远的工作。

  由于传统专业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达到理想薪资,不少行业由昨日的朝阳成为了今日的夕阳。近些年,就业市场呈现出的“互联网大厂热”“码农热”两种明显的热,前者属于行业热,后者则是职业热。这两种热度已近乎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底色。

文科生卷向程序员赛道

  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厂成为了年轻人的工作首选。提起大厂,大部分人第一时间就与“高薪”二字联系在一起。

  据相关报道,大部分大厂的技术线起薪超过了30万,甚或大厂能够成就青年人难以想象的年薪50万的梦想,大厂的薪资最低价也超过了很多其他行业积累三五年所能达到的最高价。凡此种种,使得不少学子,且许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子,蜂拥奔赴一线大厂,互联网大厂的“码农”一度也成为最理想的职业。

  “码农”多为理工科毕业生,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对口的专业外,不少计算机的亲缘专业,比如自动化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等在本身教学范围内也有编程内容,在“码农”的实际招聘中,优先录用的多为自动化、数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其他入行的还有不少“天坑专业”学子,类似生化环材专业的毕业生转行“码农”。

  整体而言,即便是物理、化学这类所学专业在本科阶段仅是基础大类,一般需要读研才能细化所学类别的专业,往往本科毕业时求职不理想,从而转行“码农”,也还属于理工科大类。

  由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与理工科类所学内容差异较大,所以,文科生转行“码农”是否是个好选择,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人文社科相关专业就业时,一般重视资历甚于重视学历、技能,谋求一个好工作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具体技能也需要在工作行业内逐渐培养,所以文科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理科。

  与之相对的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连年成为“绿牌专业”。

  而“高危”专业多为文科类。甚至由于理工科就业远远优于文科,未来控制文科招生规模、扩大理工科招生规模是大势所趋。

  在薪资待遇方面,人文社科相关行业也不甚理想,在18个行业门类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排位中,理工科类所属行业的平均工资整体比文科类好得多,且排在首位的依旧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即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行业和IT行业。

  在过去几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科生为了高薪、体面而卷向程序员的赛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就业导向、薪酬待遇等迫使文科生们纷纷倒戈加入“码农”一行,对他们来说,一份稳定的谋生工作在繁重的生活压力面前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钱景喜人,排在18个行业门类之首,且多年霸榜

裁员潮和“35+危机”

  然而,互联网大厂也并非表面那样尽是“光鲜亮丽”,长期以来,“大厂民工”“996”“大小周”等广受诟病,无一不透露出互联网打工人的辛酸无奈。

  去年由四名大学生共同制作的互联网企业作息表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汇总了互联网行业一千三百多个公司的三千多条 “ 打工人作息表 ”,不仅涵盖了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 “ 大厂 ”,还包含了金融、国企、房地产等等行业。表格内容显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下班时间都在晚上9点之后,有些甚至会到10点,11点。虽然不能保证数据绝对准确,但基本能够反映大部分互联网打工人的生存现状。

  近两年来,随着“反内卷”、取缔996、大小周,互联网大厂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相继而来的,还有“大厂裁员潮”。据中央网信办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

  “35岁还未升到管理层,很怕下一个被裁对象就是自己”。在大厂裁员风波中,影响最大的非35+人群莫属。在猎聘发布的《当代职场人35+危机现象洞察报告》中,通过大数据及问卷调查,呈现了35+危机现象背后的真相:当被问到35+危机最主要在哪个行业存在时,互联网行业以67.45%的得票率一骑绝尘,成为35+危机现象的重灾区。

  在互联网大厂中,尤其是程序员行列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35岁似乎成为了“码农”们职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儿。

  由于工作本身的高强度,队伍中换血的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35岁之后,已经过了能够经常加班的年龄,如果还停留在原工作岗位,也将很难再适应程序员的工作。即使可以转到相对没那么多加班要求的岗位,但也是极少数,大多数码农在35+后都需要面临转行。

  2021 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5-29岁的程序员占比高达42.5%,是占比最多的群体;其次是30-34岁的程序员,占比达31.8%;22-24 岁的程序员占比11.2%,这三个年龄段的小伙伴成为了程序员群体的中坚力量。

  年龄在22-24岁的程序员占比仅有5.2%,大部分应该是刚刚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而35岁及以上的程序员占比共有9.4%,不到十分之一,数据也说明,程序员队伍里主要是35岁以下的人,“码农的35+危机”真实存在。

互联网大厂你愿意去吗?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波,让人在就业寒冬之中更感到一丝凉气。外面的人在犹豫是否还要进入到互联网行业,里面的人则在考虑要不要出去换个行业。

  悲观者认为行业在走下坡路,“码农”职业的热度亦是如此。职位少竞争大,即使进入到该行业,发展周期比较短,“35岁危机”依然存在。向往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同学,尤其是从文科“转码”的同学还需谨慎。即便不少大厂取缔了“996”、大小周等加班制度,但其工作强度依旧不低,即使一周上五天,995仍是正常现象。

  此外,互联网行业跟其他行业一样有其周期理论,没有一个行业能持续不断发展,总是会遇到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当前互联网网民人数和上网时间均已达到峰值,无法大幅增长,相关部门也由于互联网行业前期迅速扩张,对互联网行业中不规范的现象加强监管,促使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乐观者则认为,互联网大厂即使现在处于瓶颈阶段,其薪资待遇其实还是远远超出其他大部分行业的。这其实是由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决定,相对其他实体型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投入成本比较低,属于轻资产的模式,人才是最大的成本,整体的利润率是要高于多数行业。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业态。未来,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的核心,与工业、商业、金融业、农业、教育等传统行业全面融合,将有无限生机。


今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热词:互联网+
图源:人民邮电报

  不单是互联网行业热潮,对于码农职业的热,学子在进行职业方向选择时也需要保持理性。互联网大厂中的职位绝大多数如同螺丝钉一般细,淘汰率也非常高,但互联网大厂能够给出别的行业给不到的高薪,还是有大批毕业生愿意蜂拥进厂。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确是现实问题。然而职业选择还是要长远眼光,考虑职业的保值、增值。

  在时代热潮“互联网厂热”和“码农热”背后,奔赴大厂与成为码农都需要谨慎选择,放开眼光,也许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选择。

  参考资料

  《〈当代职场人35+危机现象洞察报告〉:哪些行业越老越吃香?》中新经纬

  《潜规则丛生 互联网大厂的“螺丝钉焦虑” 》新京报

  《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程序员客栈

  《倒在转“码”路上的文科生》 深燃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李璐瑶、杨菲菲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