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图书馆在美国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美国高校之间有着深远的合作,图书馆在共享资源方面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高等院校图书馆之间通常以联盟的形式开展资源的共建共享。多年的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是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最实际、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为更广大的用户群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协作联合、资源与服务共享的观念并付诸实践。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有效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潮流,图书馆联盟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美国是图书馆联盟的发源地,由于政府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图书馆界本身具有的资源共享及合作的理念,辅以高校之间其他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得以迅速全面发展。

  历史概述

  概述

  美国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活动由来已久,而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活动一直走在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前列。美国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之初,高校具有规模的地区性协作网则在二战后开始出现,但绝大多数是1965 年美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这个阶段以促进地区图书馆协作网为目的的自主性的图书馆协作共同体的形成和繁荣为特征 。

  从概念来讲,图书馆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如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达成彼此合作的协议,建立的一种新的图书馆联合体 。根据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ICOLC)网站上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参加ICOLC的235个各国图书馆联盟中(2011年7月统计),美国的联盟共有近百个,占全部联盟数的近43%。而美国的近百个联盟中,地区性大学图书馆联盟(即州际的或基于州的大学图书馆联盟和以大学图书馆为主体的综合图书馆联盟)共有69个 。这些数据只是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的部分统计结果,但可以反映出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发展较为广泛。

  三个发展阶段

  具体到图书馆联盟运作实践,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1959年以前、1960年至1994年间和1995年至今三个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根据自动化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其他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如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对教育和图书馆资金的投入、图书馆新技术应用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等。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已经很活跃。其中,最早成立的大学图书馆联盟是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Triangle Research Libraries Network,TRLN)。1933年,北卡罗纳大学和杜克大学的校长创建了一个智力合作委员会,1935年,图书馆成为这个合作团体中的关键部分。该合作后来扩大到北卡罗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纳中央大学,其主要的任务是协调藏书发展和资源共享。1980年TRLN正式启用现名,并于1984年签署了第一个协议,将TRLN的目标定位于“发展和维护联机目录网和其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20世纪60年代后期,图书馆自动化成为可能,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形成或加入联盟是它们能够负担起昂贵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惟一途径,联盟成为专门为其成员采购图书馆自动化产品的机构,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轰轰烈烈 。据1972年美国教育部对全国范围的图书馆联盟,尤其是大学图书馆联盟进行的调查,1931年到1972年期间,美国共有大学图书馆共享联盟125个,其中90%以上是1960年以后建立的,达115个,且大多数图书馆联盟是作为更宽泛的大学合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时期的图书馆联盟,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所起到的资源共享作用不能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相比。但是这种协作体和联盟出现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是介于市场配置和组织内配置之间的“第三态”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介于政府行为与图书馆个体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所以,它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以往图书馆单干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局限性,从而开始彻底改变美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面貌,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

  美国图书馆联盟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是由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图书馆联盟的传统合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电子资源的产生和发展,又改变了信息检索和获取的方式,使得图书馆能以快捷、简单的方式提供即时检索,进行网上传递,大大提高了馆际合作的效率,并为图书馆联盟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原文传递、在线咨询等。这一时期,图书馆联盟的合作项目越来越丰富,已拓展到合作回溯建库、储存空间合作、合作保存、合作发展馆藏、合作编目、联合目录、集团采购(含印刷本及电子资源)、共建电子资源、共建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各方面,合作形式也从内容单一、范围有限、组织松散的形式,发展成各种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形式。
  

  现状

  美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发展十分繁荣。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分散在一定区域或某些系统的高校图书馆群组成一个个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图书馆联盟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结成联盟已成为图书馆发展当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图书馆馆藏建设和服务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尤为必要。就现在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个高校图书馆只属于一个联盟是非常少见的,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同时属于多个联盟。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图书馆同时是六个联盟的成员,分别是研究图书馆联盟的成员、全州范围内多类型网络的成员、全国性网络的成员、区域性联盟的成员等。但不论何种形式,图书馆联盟发展中资源共享是联盟的动因,经济利益是其驱动机制和目的,资金保障是其成功的支持条件。

  由于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联盟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共高等教育协会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Massachusetts Conference of Chief Librarians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MCCLPHEI)属于政府委托管理的联盟,专门为所有马萨诸塞州的由政府支持的公立大学图书馆建立,其成员仅支付很少的会费,绝大部分经费由州政府提供,因此,游说政府为联盟投资就成为该联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美国最大的联盟OhioLINK为例,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立法机构批准的拨款,主要包括联盟运行发生的费用,如总部人员工资、办公设备、行政和网管中心的其他开支、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升级和数据库的初始成本及采购电子期刊、全文本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成员馆交纳的会费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难以维持联盟的开销,尤其是当联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办公室,并承担着实质性的服务任务的时候。因此,目前很多联盟也采取按服务收费的形式,将公司的商业运作方式运用于联盟,试图创造可持续的资金模式 。

  美国图书馆联盟类型多样,高校多积极参与州或跨州的图书馆联盟,与公共图书馆、研究性图书馆形成资源共享的方式。联盟的类型也影响着行政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美国图书馆联盟普遍按照图书馆类型或者区域划分,没有国家中心直接对联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由于图书馆联盟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展的合作项目和实施范围不同,采用的管理体系也有所不同。美国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体系一般由董事会及相关政府机构、指导委员会、工作组、专家委员会、职员等组成,联盟的运作依靠联盟成员共同遵守签订的规范化的协议来实现。大学之间还常常成立大学联合会,一些图书馆联盟实际上是大学联合会的项目之一。除此之外,大学图书馆联盟一般也要成立专门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主要从成员馆中选举产生,同时也包括成员馆之外的图书馆员代表、政府部门的代表或公司企业的代表。由理事会信息和教育技术办公室来对其指导委员会提出需关注的战略发展方向和预算方针。在某些情况下,理事会工作人员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并提供成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和咨询。各成员馆通过签署协议或遵守既定的章程来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

  从美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某些案例来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共享计划往往以成本过大、政府投入不足而效果不佳,而逐渐改变为以成员馆投资、服务收入及政府补贴方式实施。OCLC等联盟就是市场运作成功的典范。当前高校图书馆共享协作及联盟不论是数据库建设还是网络运作条件都已具备了基础,采用市场化经营可以进一步明确资源的利用与所有权关系、成员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克服行政管理在协调分配上的低效率,加大与公共、科研系统图书馆及商业公司的互利合作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业务重心逐渐转向,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集体采购或租赁方式,降低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价格,同时实行资源共享。联盟从事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1.创建标准化的计划和服务项目;2.改进获取文献资源的操作过程;3.扩大有用的电子资源;4.进行整体的设备规划及维护工作;5.提供培训和咨询;6.开展数字参考服务等。

  共享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联合会(IAU)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 这之中,尤其是要注意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是高校,高校只有充分开发本校资源,才可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除了图书馆之间广泛共享合作,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也不容忽视。

  校园网络教育项目的积极构建

  1996年,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了一个专门项目——“课程门户统一目录”,1998年,该项目更名为教育资源门户,是一个集教育内容的目录数据库和一个搜索引擎组成的教育门户网站,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教育门户网站的建立为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此外,美国政府组织建设的国家级的大型资源信息中心,其中有代表性的有:ERIC,即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教育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其资源建设计划周密,功能齐全,文献资料异常丰富,配有易用的搜索引擎、Email问答系统和专家咨询等,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资料;FREE,即联邦优质教育资源,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网站为全美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免费网络课程与课外学习资料;CERES,即教育资源中心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供资助,蒙大纳州立大学和来自全美的任课教师开发,包括一个资源丰富的在线图书馆和基础教育天文学课程教学的交互式教育资源。这种合作联盟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各个院校的资源优势,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奠定了基础。

  院校课程资源的利用

  在美国,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非常普遍,已引起世界众多国家和大学关注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委员会设计、开发与管理,它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把MIT几乎全部的、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总共2000多门课程的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批放在国际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 。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也合作推出了终身学习联盟远程教育项目AIILearn,由学校的学术专家创建的网上图书馆,连接着网上最丰富的研究资源。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主要投资方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出版社、大英图书馆、芝加哥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合作启动Fathom Consortium项目,共同开发网络在线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此外,美国有些大学向全球学生开放,提供网上高等教育课程服务。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到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在线课程制作,主要依赖的是这些大学里的教授,他们不但提供了课程内容,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对内容进行重新加工。因此,传统大学的知识储备是网络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

  建立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开放性、国际化和网络化已成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调的社会活动,图书馆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动员和协调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和职责。在此情况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就不仅表现在图书馆文献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还表现为各部门各单位各种人员、设备、技术以及信息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一个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共享的特点

  共享机制明确高效

  其一,联盟内部高效的理事会管理机制值得借鉴。健全的理事会管理制度,能够协调各成员馆间的权利与义务,均衡参与共享各方利益,以保证更广泛协作服务的顺利进行。另外,美国各个高校成员馆参加组织联盟后,能根据相关法律或者制定的规则来积极履行职责。

  其二,政府重视,多方共建。即多方参与共建高等教育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形成了以高等学校和研究型图书馆为主,政府、公共图书馆、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政府是构筑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导力量,尤其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其他组织也是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力量,它们为更广泛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做出了一定贡献。

  共享方式灵活多样

  共享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联盟形式的多样化。美国的高校图书馆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服务联盟,以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不仅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还促进了整个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联盟有以下但不仅限于这些方式,如跨区域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有高校参与的其他混合形式的图书馆联盟等形式。从整体分析来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选择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混合联盟形式。这种集不同性质的单个力量形成的整体利益及共同分担费用以降低成本的合作行为,直接增强了大范围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联盟正在向数字化方向演变,联盟工作重心转向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很多图书馆已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转换,通过网络互相连接,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体系的网络化趋势愈加明显,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形式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联盟形式发展,如美国研究图书馆信息网络(RILN)、虚拟图书馆联盟(INFOMINE)等联盟形式,大大拓展了共享的领域。这样,就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群、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中心和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等工作形式,为读者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联机服务。

  法律政策提供保障

  高度发达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美国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实现 。美国有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如《图书馆服务法》、《美国图书馆互借实施规则》、《公共信息准则》等,都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保障。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全国委员会在1990年通过的《公共信息准则》认为,公共信息属于公众,为公众所依赖的政府所拥有,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所享用;规定任何政府机构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公开地、及时地、不加限制地”保证提供公共信息。美国版权法强调“保护信息拥有人的利益”。这些法律规章条文对于大学图书馆有同样的适用性,成为了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条件。

  此外,美国高校间还形成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文献信息资源宏观布局政策、文献信息资源协调采购政策、文献传递政策、文献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等等。

  总之,美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既重视美国国内市场需求,又重视国际市场的需求。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互动,使得人们更乐于在共享的数字图书馆中获取信息,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高校中的师生更倾向于使用数字资源,但他们不倾向于把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看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有关学习、教学资源的资源参考库,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或数字图书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时间不足的障碍而且信息源比较权威 。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变得更有成效。随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更加广泛开展,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频繁,从集中编目到联合目录、从信息检索到馆际互借,图书馆的基本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美国学者贝克(S.K.Baker)在《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