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响中国 浙江青年在行动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者王希孟正在与一位00后青年对话,王希孟通过数字化技术看到了自己的画作穿越时空,被全世界的人欣赏;青年还告诉他,“3D复原”技术如今应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新时代的冬奥会、亚运会让中国风韵惊艳世界……

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被浙江省“00后Talker”、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邓恵文搬上了一场理论宣讲的舞台。她觉得,这场对话就像是数千年来创造与赓续文脉的中华儿女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自信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虽身处异时异地,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11月1日,浙江绍兴,新时代青年学习曁“浙青年·爱学习”交流活动中,北京大学学生、曾任辽宁舰操舵兵的王心仪(台上右一)在分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作为青年理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宣讲让理论“活”了起来。“00后Talker”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青年理论宣讲品牌,通过“学”“研”“讲”联动形式,在全国理论宣讲名师、高校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宣讲员。同时,这也是青年思政教育和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吸引了百余名年轻人加入。

在浙江各地,“年轻”“深度”“基层”“活泼”正成为理论学习的关键词。金华的“东阳马生”每月固定设置青年学习日,杭州余杭的“新时代创客说”在干事创业的热潮中讲述一个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潮涌东海”唱响海岛宣讲最“潮”音,“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青春之声响彻山区角落,青年辩论赛、沉浸式读书活动、情境式宣讲比赛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

宣讲“输出”倒逼理论“输入”

“这是青年和理论的一场相遇,更是一种年轻人与更多人的双向奔赴。”从普通大学生到“00后Talker”,再到青年教师,短短两年,22岁的李悦婷实现了身份的“蜕变”。

刚加入宣讲团那会儿,李悦婷遇到了最棘手的问题——不会写稿子,不懂理论。后来,浙江省委宣传部为“00后Talker”组织了一场集训,邀请理论宣讲大咖给00后们“补课”。两年过去了,李悦婷依然记得那句改变自己认知的话——“宣讲员就是要像章鱼一样,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

大多数情况下,“00后Talker”的宣讲都要在田间地头完成,宣讲对象包括学生、村民、工人等。如何才能向他们正确、完整地传递理论内涵?

“每次宣讲之前,我们都要先在当地深度调研两三天。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探讨并讲好解决问题的方式。”李悦婷结交了很多村民朋友,并开始思考到底何为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这里鼓励年轻人的无限创新,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讨论中,大家的宣讲稿才有了‘接地气’的味道”。

在这里,每一位“00后Talker”都能找到自己的标签。有人擅长演话剧,有人喜欢脱口秀,也有人在探索用Rap(说唱)宣讲,每场宣讲都是“声光电”融为一体的极致享受。85后青年宣讲员梁龙最擅长脱口秀宣讲,在他看来,宣讲要接地气,就要拓展信息收集和实践场景两个渠道,“年轻人不能关在‘信息茧房’里学习,也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里宣讲,最重要的是去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据统计,浙江省各级各类宣讲员超过10万人,约五分之三是80后、90后、00后。不同时代的宣讲员都能以各自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发出理论宣讲最强音。当宣讲成为青年的一种时尚之后,反过来倒逼着青年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齐知识的短板。

3年前,浙江衢州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员李陈绝对想不到,自己会站在群众中央,以宣讲员的身份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并且乐此不疲。2020年6月,衢州市正式启动全市域体系化高质量推进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短短3年,这支宣讲团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数万人。

回顾那段经历,李陈说:“我在与青年理论宣讲‘N+1’成长。”刚开始,李陈觉得青年理论宣讲最重要的是讲好一个故事,但随着不断写作和实践,他慢慢发现一篇能回味的宣讲稿,一定要有理论支撑,“这是N次的学习、思考和1次凝练的成果”。那之后,李陈更加关注故事背后的理论,开始读原著、找学术性文章,从中寻找想要的答案。他认真研读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产党宣言》、历史伟人的生平事迹书籍。

不过,像很多刚开始接触理论宣讲的年轻人一样,李陈也有因理不清制度的“前世今生”而苦恼的经历。为此,“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专门成立了研习小组,每月开展集中研习活动,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探讨理论。

对李陈来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从为了故事找理论,到为了理论找例证,把自己的语言和感受融入宣讲,我更加体会到青年理论宣讲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将“学问”用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迎来了一批想要“找问题”的年轻人。这是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以下简称“青马”)联合磐安“向上青年”宣讲员开展的一次“青马向上”研学营活动。他们边调研边宣讲,每一名年轻人都有机会去寻找基层面临的“真问题”,并提出“青年方案”。这次活动也被称为“蹲点式宣讲”。

磐安县曾是浙江省的贫困县,如今走出了一条“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的山区县共同富裕之路。这座小城如何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走出新的发展模式呢?为了探寻其中的答案,这群年轻人从“通过成绩讲理论”转变为“通过问题讲方法”,希望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浙江大学本科生陈玥元调研的第一站是磐安县岭干村。刚入村,她和小组成员就被写着“岭干村村民三要:要团结、要勤奋、要争气”的横幅吸引了。他们将调查重点放在了年轻的村民身上,但过程并不容易,调研小组先后遇到了采访被拒、听不懂方言等问题。“这种困难是大家出发前没有预料到的,但这才是最真实的基层情况,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通过调研,同学们拿出了完整的调研报告,包含了10余条意见建议。

这样的“蹲点式宣讲”还吸引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八八战略”博士生宣讲团、“婺江潮声”宣讲团的加入。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分赴永康、义乌、东阳等地,深度观察“八八战略”指引下的县域发展,思考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

与此同时,一堂属于山区孩子的“开学第一课”在磐安县岭干村开讲了。为解决教育资源薄弱的问题,磐安邀请各地的机关干部、优秀青年分别讲3堂关于“人生选择”“学习秘籍”“校园安全”的公开课,村民们称之为“村课”。

磐安县尚湖镇宣传委员郭嘉记得,浙江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就是因为在初中时遇到了浙江大学暑期支教团,才埋下了“浙大梦”。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如愿进入了浙大,还主动到边远山区支教1年。

“这些年轻人让山区的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优秀的自己。”在郭嘉眼中,“村课”就像是年轻人带给乡村的另一重惊喜,看过更大世界的青年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了希望和动力,同时也将越来越多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年轻人聚拢到一起,“这是一个彼此治愈的过程”。

“在学生调研的过程中,不论是问题带来的痛苦和困惑,还是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获得感,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回忆起这次蹲点调查的经历,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包大为感受颇深,他说:“年轻人应随时代、国家步伐而发展,只有经历‘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社会再回到课堂’的不同环节,才能了解真实的中国,将‘学问’用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理论、讲理论已成为“浙青年”的习惯

“以前的余村,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现在按游客的评价,人在余村走就像是画中游……我们有了好的环境所以吸引来了很多年轻人。”浙江安吉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感慨地说。在余村的文创阁,室外油菜花铺满田园,室内一场余村今后发展规划的大讨论正在热闹地进行着。这是湖州安吉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浙江省组织了一项“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迁学思想”活动。以青年学习小组为单位,深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过的地方,现场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走访调研,足迹遍布了全省90个县市区。如今,“循迹”成了浙江理论学习的“专属”关键词。

去年暑假,为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之源,浙江工业大学第五届研究生“红色锤炼”社会实践团走进了安吉余村。在这里,年轻的队员体会到了何为“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当地如何以深远的目光,聚焦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和谐、协同转变……

随着浙江打响“浙青年·爱学习”品牌,新时代青年理论学习也变得“火热”起来。浙江省目前已打造出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设立青年学习日、开展“三读”、举办“三赛”的学习新模式,推动形成了理论共学、行动共谋、成果共享的一体贯通格局。

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人表示,当下,我们要适应形势新变化,把青年理论学习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用科学的理论回答青年“世界怎么看”“我们怎么办”的追问。对于浙江青年而言,共同富裕、重要窗口的历史使命更是决定了“浙青年”要以勇立潮头的探索拿出先行示范的成果,在使命与担当中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增长“秘籍”是什么?对于浙江丽水95后青年王柯涵来说,就是要与同龄人交流,向前辈学习,更要从生活实践中汲取力量。

经历多次理论宣讲“实战”,王柯涵觉得只做到基本的理论宣讲还不够,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一名好的宣讲员。于是,她开始观看学习各类宣讲大赛视频,学习青年宣讲员们的“特点”;为了充分了解基层,她实地走进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帮老农们打包“消薄”农产品、陪山头阿婆聊聊家常、感受村民们分发季度玉米款的喜悦心情。

王柯涵说:“希望未来我们在学习新思想、走入最基层、传播新理论的路上,永远有人陪伴。”(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蒋雨彤


原标题:“理”响中国 浙江青年在行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