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助力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引题)

首届“明法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圆满落幕(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菁

“用人单位有权自主确定奖金发放的条件”“发放规则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且不能选择性、歧视性执行”……这是11月6日下午举行的首届“明法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决赛中的一幕。经过多轮比拼在20支赛队中脱颖而出的吉林大学赛队、武汉大学赛队分别以原告、被告的身份在决赛中进行模拟法庭辩论。双方队员历经开庭陈述、出示证据、质证、法庭辩论、总结陈述五个环节,就案件争议焦点展开激烈交锋,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显示出高超的法律专业素养。

据悉,首届“明法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于11月4日至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竞赛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旨在通过搭建竞赛平台,提高参赛选手的法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法学院校间的沟通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

“模拟法庭这种法学教育形式具有独特魅力。”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在致辞中指出,竞赛积极响应了国家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的要求,对于杰出法治人才培养具有较大意义。

竞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20所法学院校的赛队参与。竞赛赛题围绕民商事劳动争议案件展开设计,100余名参赛选手经过40场激烈的小组赛、2场半决赛、1场决赛,表现出优秀的法律文书书写能力和言词辩论能力,展现了新时代法法学专业大学生的优秀风采。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吉林大学赛队获得冠军,武汉大学赛队获得亚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赛队获得季军。竞赛共邀请76名来自相关专业领域的评审专家,包括法官、仲裁员、律师、法务、专家学者等。评审专家秉承高度负责的精神,保障了竞赛的公平公正。

竞赛中,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选手的庭前准备和庭审表现,对案件事实挖掘深入、对法律法规运用精准,团队合作配合密切,参赛选手拥有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深入分析和总结能力。

颁奖典礼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此次竞赛是团结国内一流法学院、加强协作交流、合作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学人才的创新之举。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兄弟高校一道,将“明法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打造成为培养法学人才的实践舞台、校际友好交流的广阔平台、构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会友的良好效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首届“明法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落幕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